Saturday, January 31, 2009

【连载】《马提与祖父》第六章




第六章 爷爷看上去有点怪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个交叉路口,左边的路笔直地沿着溪流而下;右边的,则要经过一座小桥,也可以沿着河走。


我们该走哪条路,爷爷?”马提问。


我不知道。爷爷回答,你决定吧。


马提看了一下两条路。直走的那条,他比较喜欢;但有小桥的那条可以穿过原野。


两条我都喜欢,怎么办?”马提说,我们掷铜板来决定,好吗?”


好呀!”爷爷说着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两个铜板。


你喜欢掷哪一个?”


马提把铜板接过来,看了一下。两个铜板都很漂亮。一个一面有条船,另一面有麦秆。另一个一面有个轮子,反面是个大胡子的人头像。


我不知道该掷哪一个。马提说,两个我都喜欢。”


你比较喜欢哪个呢?”爷爷问。


马提把两个铜板翻来覆去地欣赏了一番,终于选中了有船的那个。


好,爷爷说,现在我们还得讲好,哪面是属于哪条路,如果掷到有麦秆的那面,或有船的那面,该如何走。”


我不能决定,爷爷。马提说,用手指翻转着铜板。


仔细想一想,你就有可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马提聚精会神地想,还不时地看着铜板,然后他说:“这样好了。如果掷出有船的那面,就沿着左边的小路走,因为小路靠近溪水。若掷出有麦秆的那面,则走那条穿越田野的路。”


好,爷爷说,掷吧!”


当马提正想把钱币抛起时,忽然停住。


我想不必掷铜板了,爷爷。他说。


为什么?”


因为我已经决定要走哪条路了。


哪一条呢?”


有小桥的。


好的。


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你愿意告诉我吗?”


愿意呀!”


为什么你选有小桥的那条?”


因为沿溪流而下的那条路,到最后会离河越来越远。至于有小桥的这条,虽然穿过田野,但总有个地方会靠近河的。你以为呢?”


没错,你想走在河的附近?”


是的,爷爷。


好。


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快告诉我吧!”


因为河的另一岸有小捣蛋呀!”


可是如果我们过不去呢?”


河上总会有桥的,对不对?”


我也这么想。爷爷说,既然这里的小溪上都有座小桥,那么在某个地方应该有座大桥,否则人们怎么过河呢?”


于是他们选择了有小桥的那条路,继续往前走。


马提把玩着两个铜板。每次,当他看着爷爷时,都有种奇怪的感觉。



明日预告:第七章 爷爷变小了



(如有侵权,请速告知,谢谢。)




Friday, January 30, 2009

新年进步!





初五才向大家拜年似乎迟了一些,呵呵,大家就多多包涵啦!



借何老师墨宝一用,祝诸君:

新年进步,万事顺心,再创人生高峰!

书法内容:
我是天上一头牛
差我人间遍地游
不吃凡尘草合料
只吃贪污小鬼头



* 墨宝摘自:www.faqing.org


50岁感怀之文




一直有留意傅承得先生的文章,尤其是散文,遣词用句丰富华丽之余,又透出深刻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今于《星洲日报》见到傅老一篇50岁感怀之文,读后甚为欢喜。在此将其文贴上,与诸君分享。


五十正好/ 傅承得

也许,50岁有个好处:生命有了一点厚度,可以分章分节,理出些许头绪。目的,可能是反省过去、检视现在和瞻望将来,也可能只为稍息片刻,把酒笑谈。四十岁犹风风火火,蝇营狗苟;六十岁或山高月明,不落言筌。真要能提纲挈领,总结一生,恐怕得待七十岁,像孔子那样澄清如镜。


50岁的心境,开始安宁。不那么容易动气,风里雨里,有时还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动气;不那么容易动心,歌过哭过,总得体会许多事情是自然而且必然。于是,我们必须开始学会喜欢50岁,逐渐懂得下山的方向;偶尔停歇脚步,欣赏由浊转清的水色,或在枯草丛中新冒的绿意。


平凡真无聊


当我们的生命里有太多的任性与不甘,那是因为年轻,想去寻找与众不同的存在,想为苍白的生活涂染璀璨的色彩。生命苦短,不像昙花只为刹那的绽放:也该像雷电撼动人心。周而复始与一成不变的生活,只能是生活的噩梦、生命的白卷。


于是,我们企图解释也解放自己,让别人得以辨识、自己意气风发。不管是年少无知或出于私心,我们去寻找理想。我们曾是那海边的少年,坐上礁岩望着灵动的波光,像是指引未知的路。我们也曾在梦里赤裸飞翔,鸟瞰不知名的山城,犹担心自己奋勇扑打的双手,会否因力歇而坠落。


当我们不再年轻,当我们用了二、三十年,走过崎岖与坎坷,累积了一点收获,平凡仍旧无聊。以往的艰苦都变得微不足道:伤口已经痊愈,疤痕无足炫耀:奖杯爬满青锈,擦亮也不复神奇。神奇必须是无可预测的未来,那不是告老退休或心如止水。那必须是继续跋涉山水走八风雨,寻找不老的泉源。


曾经重视身体感官的,最后都必须回顾心灵深处。不平凡的意义,不在造就多少外在的成果。不在征服峻岭与深渊。不在掌声与钦羡,当没有人亮一盏灯,去照见内心阴暗的角落;当投有人拔一把剑,去击败自以为是的自己:你去,用光芒用血泪,用坚忍用毅力;纵使失败,你不平凡


平凡真无聊。这样的想法,造就了50岁的我。


流水不腐


终我一生,学习而已。圣贤如是想;寻找智慧的人如是想。不如是想,故步自封,燕安鸩毒。学习的命题包括:知不足一一知道自己不足:知行合一——学会就是做到。知不足,易:知行一,难。生命涓涓潺潺、滚滚滔滔,如何在忙碌流动中,问自己知道有没做到,最难。知道而没做到,常人如此:知道偶尔做到,为善不卒:知道经常做到,已是贤人;知道就是做到-是为至圣。这不容易;因不容易而去努力,生命就不会像一潭死水,积淀污垢,滋长蚊虫:不会像玻璃窗前的苍蝇找不到出路:也不必载浮载沈于世,溺毙时双手向天。


学习源于自觉,终于自觉。终始之间这条路,只能反求诸己。求己求人,是难是易,见仁见智:然而,责任外推,怨天尤人,必是轻而易举:责任在己,躬身自省,却是难若登天。反求诸己即责任在己,是得是失是荣是辱,我们必须为今天的自己负责。


当我们反求诸己不外求,身安处即是心安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中能让我们担心的事,或许已经不多。知道心之所在,就懂得身之所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是一颗流动的心,看出流逝的水;停止的心麻木,流逝的水最终也无法交待生命的去处。


流水不腐。50岁的我,是该不断往这个方向努力的。


为社会做点事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生命自己操盘,方向是纷纷扰扰的世间,终点站是公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孔子做到的。我们能做到什么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起心动念,或该是尽一己之绵力,为社会做点事。


当我们诚心诚意为别人做点事,别人也会为我们做点事。重点不在回报,而在产生些许影响,涟漪可能扩大成波涛。种一株幼苗且灌溉施肥,我们未必有机会等它茁壮成长、枝荣叶茂且开花结果;后世遮荫享用,也未必记得当初种树的人。只是,一颗种子会长成千万株树,这正是别人也会为我们做的事,他们正也为社会做点事


五十不能不知命。题目可大可小,效果实难逆料。今非昔比,人心却是不变的;每个人都有能力为社会做点事t也是肯定的。我们或会因挫折而一时气馁和困蹇。然而,为社会做点事的想法让我们想到别人,走出自己,因而走出生命的低谷。如果找不到生命的出路,那是因为我们自囚于己。


人生因而没有退休这件事:心没退休,身就没退休。由是观之,从职场退下反而是件好事,生命可以重来。为自己和家人拼搏三四十年后,我们终于可以放下任何理由,只为不相识的人,略尽身而为人的义务和责任。年少时勇于做自己,而后忙于为家人为事业。这时,让我们学做人。


为社会做点事。当我这么想,五十之后还有很多要做的事。


开启生命的未知


40岁的我们,告诉自己:假我10年,必有一番作为。50岁的我们,仍想再以10年,去探索另一种风景。我们仍想尝试新的事物,仍想读书学习,仍想能力所及伸出援手。然而,将来10年的未知,尤其是究竟还有多少超越自己的机遇,包括知识经验与智慧感悟,才是我们最想奋发的方向。


身体无法到达的地方,心可以。记性差了,放心,忘掉是因为不重要。贵重的东西,都会沉落心灵深处,自然流于言行。年纪愈大而愈依靠官能,就愈危险。让唇齿留香的不是舌头,看出俊美壮丽的亦非双眼。或许也该提醒自己:话不重复,戒之在得。多话易于自大;戒得则无求于人,不役于物


天不假我10年,亦无所失。夜星遥不可及,仍有无数企望的眼睛。心里那片天地,任谁都无以掠夺。人生若非走向正路,就是走八虚无。心平而后路平,心正而后路正,最后是坦然面对自己,回答自我的提问。一夕渔樵话再也不关我事;酒店关门我就走,各位请自便。


——是这样吗?抑或又是口不对心、妆点江山?我不知道。


因而生命的未知,再一次拉开庄严舞台的如天巨幕。戏正开场,演的看的,都是我们自己。演好演坏,掌声嘘声,都是我们自己


五十正好。



“科学”解说十二生肖性格?



新年到,翻开报纸、扭开收音机、启动电视机,乃至浏览互联网、接收手机短讯,“看风水,测运程”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简直避无可避,防不胜防。此趋势近几年更是风风火火,大有愈战愈勇之势。


有人说,世道越坏,怪力乱神越蓬勃昌盛,人们急需逃离残酷的现实,找寻精神上的寄托。难道我国日益流行的测运风气,竟标志着经济的一年不如一年?


近几日《星洲日报》以一整版的篇幅,连载吕应钟教授《百年实用科学黄历》中解说十二生肖性格的文章,标题打上“科学解说十二生肖性格”。打一见到如此标题之时,我不禁愕然,生肖性格什么时候竟能与“科学”拉上关系了?十二生肖性格,还真能以“科学”解说之?


说真的,我没什么兴趣细读其中内容,但最后还是因“科学”二字耐心将其读完。此文分别对十二生肖做了所谓“解说”。在解说每一生肖时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生肖人之性格,第二部分对早上、午间、晚上出生之该生肖之人分别作相对详细之性格“解说”。


作者先是就各生肖动物之习性做简单说明,之后便将动物之习性与人之性格拉上关系,以动物喻人。说此文“科学”?我想其中有一点点生物学知识还勉强可以接受,毕竟里头举出了一些动物的行为习性。但单凭这一点点说明便想把人的性格与动物的习性拉在一起,我想还是“扯”了点吧。至于是不是“胡扯”,大家不妨自个儿想一想。


按照吕应钟教授的“科学”说法,每一生肖都有一种统一的性格,若细分之,还可依出生前后分为三类。看一看我们小学时的班级就好,同学都属同一生肖,理论上(吕应钟教授的理论)大家的性格应该很相近啊!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同一班级可以同时拥有勇敢的、胆小的、好动的、文静的、热情的、冷漠的、乖巧的、调皮的等等等不同性格之人,“科学”解说生肖性格之说该立于何处呢?


再说,一个人的性格取决于太多太多因素,绝非其生肖之所能主宰。诸多因素信手拈来便有基因、环境、食物、所遇之人、所经之事,中国人说“天时、地利、人和”,多少勾画出这诸多因素。


说肖猴之人“才智都很高,动作灵巧”;肖鸡之人“头脑灵活,思虑很快”;肖狗之人“忠于主人,工作投入”,还不是跟“华人勤劳但奸诈”、“马来人老实但懒惰”、“印度人聪明但狡猾”等刻板印象一样。最让人喷饭的是还硬要挂上“科学”的牌子,一副科学家摆神台算命的样子。


也许不该如此认真看待,也许不该对“科学”二字如此敏感,也许应该一笑置之。但每每听左右之人提起,“喏,他就是酱听话的啦,报纸都说了,肖狗的忠于主人的嘛!”,将所谓“科学”解说奉为金科玉律,以此为自己与其他人打上标签,胸中那一口气还是怎么也咽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