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8, 2013

学习非得痛苦不可?








学习非得痛苦不可?


    研究显示阅读能增进培养识字力,也产生大概没有人会有异议的结论:阅读很有帮助。不过研究其实支持更强的结论:阅读是唯一的方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字汇、增进文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字的方法。

——美国教育学者史蒂芬•克拉申教授(Stephen D.Krashen)


  对于“学习”,感觉上大部分东方人都有一种认知:学习是痛苦的。我们推崇“刻苦耐劳”,钦佩“十年寒窗”,赞赏“积极努力”。我们对孩子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给学生讲,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背后的潜台词是:学习很苦,但为了将来,还是咬紧牙根,发奋图强吧!

  在学校,校长告诉老师,要学生学得好考得棒,老师是要付出的。而所谓“付出”,就是更多的功课,更多的补习,更多的操练。在教室,老师也告诉学生,要学得好考得棒,学生是要付出的。而所谓“付出”,则是做更多的题,记更多的生字,背更多的范文。于是,师生一起咬紧牙关,一同壮烈牺牲。现实当前,似乎不这么做就无法学得好,考得棒。

  学习,真的非得如此痛苦不可吗?中国朱自强教授提过一个假设。他说,若一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而是待在图书馆里,我们给他准备合适的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供他自主阅读,再不时与他进行轻松的讨论与分享,若干年后,他的语文能力会比那些上学的同龄孩子逊色吗?这个假设让我一时浮想联翩,一直到我读到美国教育学者史蒂芬·克拉申教授(Stephen D.Krashen)那本著名的《阅读的力量:从研究中获得的启示》。

  这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正如书本副标题所示,克拉申教授细述了搜罗自各国的研究成果,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出掷地有声的结论。许多学者进行过“校内自由阅读”(FVR,Free Voluntary Reading)与“传统阅读方案”的比较研究,其结果让人震惊。

  所谓“校内自由阅读”,主要指三种方式: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自主阅读(Self-selected Reading),以及广泛阅读(Extensive Reading)。在持续默读中,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自由阅读一小段时间(5到10分钟不等)。自主阅读时,教师会以座谈会的方式和学生讨论读了些什么。广泛阅读时,学生需要对自己读的东西负一点责任,例如,为所读的东西做一小段总结。另一边厢,“传统阅读方案”则强调指定的阅读内容,和直接针对文法、字汇、阅读理解力,与拼字的教学方式。

  简单来说,“校内自由阅读”让学生在语文课自由选择并阅读书籍,而“传统阅读方案”则是我们一般的上课方式,围绕指定教材,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研究中,以两种不同方案学习的学生,将定期面对同样的阅读能力测验。统计了多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克拉申教授从中清楚看出两件事。

  第一、他发现“校内自由阅读”方案总是比较有效。在总数五十四件比较中,有五十一件(94%)是自由阅读方案的效果与传统阅读方案相当,甚至更好。第二、研究显示时间越长,自由阅读越有正面的效果。他发现,只要实施自由阅读的方案超过一年,学生在阅读能力的测验中一定比传统方式的更好。

  由于此结论源自切切实实的科学研究,确实让我大吃一惊。试想想,教师天天兢兢业业,口若悬河,学生则刻苦耐劳,做了无数的文法与字汇练习。可到最后,他们的阅读能力竟然不及那些成天自由阅读的学生。教师舍弃精彩的文学作品,不厌其烦地绕着一本本教材和一份份模拟试卷讲个不停;学生逼自己放弃有趣的故事书,埋首于沉闷的文法练习。如此壮烈牺牲盼来的,却是高耗低效,怎不叫人无限唏嘘?

  克拉申教授从研究中获得了启示,我们呢?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13.2.2013


Sunday, February 3, 2013

道德发展六阶段





  道德是什么?有道德的人,又是怎样的?助盲人过马路,就是品德高尚?扶老太太上楼梯,就是菩萨心肠?对师长言听计从,就是品行端正?一直以来阅读的道德课本,似乎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然而,做到书中所谓的“良好行为”,就表示已经有道德了吗?

  曾经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读到有关“柯尔堡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资料,其归纳与分析似乎更能说明何谓“道德”。“柯尔堡道德发展六阶段”将人做某件事的动机分成六个层次,简单来说,就是“我为什么这么做?”层次越高,表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越高。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以学习为例,你为什么要学习?也许很多人会说,因为我不想惹麻烦,我不想被老师责罚。如果这是你做学习的原因,那你只处于第一阶段,是属于非常被动的。试想想,若不学习不会被处罚,你还会积极学习吗?由此可见,处于第一阶段的人之所以做某件事,完全是因为恐惧和害怕。他们害怕惹麻烦,恐惧被对付。当这些恐惧和害怕都不在时,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应该称不上品格高尚吧?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跨过了第一阶段,你也许会来到第二阶段。一些老师选择不恐吓学生,他们给积极学习的学生奖赏。那么,你之所以学习,是因为要得到奖赏吗?若奖赏取消了,还学不学习?对处于第二阶段的人来说,学习只不过是获取奖赏的手段,有奖赏就好好学,无奖赏就乱乱学,甚至根本不学。学习对于他们,除了带来奖赏,没有其他意义。这样一种只为了利益才行动的人,应该也称不上拥有崇高的道德吧?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有那么一群学生,他们不因怕麻烦而做学习,也不为了奖赏。他们之所以用心学习,是想取悦某人。遇上一个特别喜欢的老师,他们就专心上课、全情投入;家有疼爱自己的父母,他们也会尽力考取好成绩,让父母高兴。这样的动机,确实比前两个阶段要好,但学习对他们而言只是工具,若不是身边的这些人,他们就没必要用心学习了。换句话说,就算他们做了一些好事,到底也只是为了讨好某人,得到某人的称赞和欣赏,如此而已。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能知道规则的人不多,能接受规则并且愿意身体力行的人就更少了。抵达第四阶段已经很不容易。然而,我们还可以更上一层楼。你之所以做某件事而不做某件事,也许是因为规则。校规说,不能逃课,所以你乖乖上学;校规说,不能打架,于是你动口不动手。那么,当一切规则不存在时,你又会怎么做?规则上没清楚列明的事项,是否就无需理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眼里不会只有规则。他们会超越规则。如果规则是对的,他们会跟随;如果规则有问题,他们会反对。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能够跨越前四个阶段而来到第五阶段的,已为数不多。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处于第五阶段的人。电影院中,他们自动保持安静,怕干扰其他人看戏;图书馆里,他们自发保持沉默,担心自己会打扰他人的阅读;上课时与同学交谈时,他们会调低声量,尽量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没有人恐吓他们,这么做不会得到任何奖赏或称赞,规则上也没规定他们必须这么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能体贴别人。能达到此阶段,已经极之难得,称得上品德端正了。然而,我们还可以更好。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这是最高阶段。达到第六阶段的人,他们已经拥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他们之所以积极学习,完全是因为学习对他们有意义,而这么做是应该的,这是他们的行为准则。他们不会为了得到奖励或奖赏而行善,行善后也不要求其他人知晓与感恩。他们不为别人而行善,他们之所以行善,是因为他们觉得应该行善,行善对他们而言是对的,如此而已,单纯而真诚。

  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正处于哪个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