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7, 2015

边教边学边思考


2015年1月13日(星期二) 晴 
边教边学边思考 

  四年级华文第一课《寻找美好》,似乎蛮适合以表演的形式学习。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时刻回到文本,留意人物对白、揣摩人物情绪、关注动作语气。只要引导到位,表演的过程,也是细读文本的过程。这班学生只有七人,携手合作,积极配合。本年度首场演出,成功!(小型闭门戏剧,观众只我一人,还得兼职导演,自得其乐。)

  给六年级安排了一堂说话课。昨天给了题目——“我的假期生活”,每人准备二至三分钟的讲演。令人欣慰的是,十一位学生,十位接受挑战,站到了课堂前,侃侃而谈,没有太多婆婆妈妈、拖拖拉拉。只有一位以“还没准备好”为理由,放弃了机会。希望同学们的积极大方能刺激她,我会继续等待。

  然而,也许公开演说难度较大,大家似乎都不在状况。一些东跳西跳,不知所云;一些还未讲到精彩处,已然超时。只有几位学生,成功吸引众人目光,引起共鸣与喝彩。一言以蔽之,准备不足。大家演说结束,我利用最后十分钟,也做了同题讲演,谈假期中的救灾经历。没有太多点评,这一次,我希望以示范,进行指导。

  三年级数学课,利用教具(Based Ten Blocks),让学生以动手做的方式学习,顺便考查大家对数目概念的掌握度。六位学生,其中四位对数目的个、十、百、千概念已得相当纯熟,抽象思考能力也不错。只有两位同学似乎在一、二年级没跟上进度,感觉吃力。数目概念是加减乘除等技能的根本,掌握不好,将来必定更加吃力。课堂上,花了点时间指导其中一位。放学后,把另一位留下,辅导了近一小时,收效似乎不大。她一直跑神,记忆力不佳,才刚数完某样物品,回头又忘了,得重新数过。看来,需要更多时间把玩具体的教具,才能逐渐过渡到抽象的符号运算。

  下午,花了大段时间整理明天的讲座内容。感觉上挺充实,增加了几许信心,就怕时间不足,无法把准备好的内容顺利传达。无论如何,尽力而为吧!期待明天与众同道的交流。

  晚上,读一本有趣的哲学书——《正义:一场思辨之旅》。跟着作者一起动脑,与作者对话,也与自己对话,整理自己的价值观。作者不给答案,不做结论,只以一个个案例,邀读者一同思考。这样的思考,几乎都没有终点。我喜欢读这样的书,喜欢思考的过程。没有结论,却有所得。感谢大风,送了我这么有意思的书。

Friday, January 23, 2015

好的开始


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 晴 
标题:好的开始 

  上午,收到两班的日记,大家都写了,也都交了。好的开始,是成功了一半,希望这股劲儿能持续下去。 

  批阅六年级的《每日简评》,很是享受。真诚的文字,流畅的语句,个性的表达,让人打从心底赞叹。所列目标,无一是交差之作,条条发自肺腑。大家都在寻找更好的自己,我愿与你们并肩,一同上路。 

  作为第一篇日记,四年级学生的表现已叫人满意。也许只是流水账,也许没有出彩处,但没有一篇虚构伪装,没有一篇虚情假意。真诚的写作,是我最重视的。其他的,只要肯写爱写,总会越写越好。 

  今天开始进入课文的教学。昨日指导了备课的方法,交代大家回家备课,今天考查,都有做到,而且做得很好。按这样的纪律与节奏,课文的学习应该会很轻松。如此一来,我有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引入优秀的课外资源。 

  备课时,翻阅了四年级的华文作业,瞬间头大。莫名其妙的习题设计,似乎是为了学习标准而牵强附会,看不出有多大语文学习的价值,看来要善巧处理了。《参考资料》也叫人摇头,一堆“词语解释”、“同义词”、“反义词”、“量词”等语文知识,我情愿学生把时间花在读故事书。 

  终于读完《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迫不及待向一些我认为有品位的朋友推荐。此书不仅有写作教学的方法,还有为人师者的用心,作者对儿童的理解、对教育的想法,以及最最难得的坦诚与亲切。想起与作者的一面之缘,当时不过点头之交,如今读完此书,仿佛相识已久。 

  夜已深,后天有个讲座,将与笨珍的华文教师们交流阅读教学。初步拟定了讲座内容,脑中还有一些思考,明日再调整。


Tuesday, January 20, 2015

新年新展望


2015年1月11日(星期日) 晴 
标题:新年新展望

  新学年,新任务。四年级和六年级华文,三年级数学,六年级体育,四年级电脑。四年来,第一次摆脱国语,第一次拿到了自己的主修和副修科目。这样的安排,值得期待。 

  开学第一天,没直接进入正式教学。 

  在六年级班,与学生回顾了2014年各自的“大事件”,以及“成长”和“不足”。看着大家认真思考、用心书写、坦诚相告的样子,实在感动。针对自己过去一年的成长与不足侃侃而谈,落落大方,毫不敷衍,言谈间,不难发现,这班学生已经慢慢长大,渐渐成熟了。课堂的最后,交代大家写第一篇《每日简评》,说一说自己给新一年定下的目标。 

  四年级,这是我首次教他们华文。大略说明华文课程的安排与课堂规则后,给学生讲《蚯蚓的日记》。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专注而投入,偶尔发现图中精彩,不时开怀大笑。只有内心单纯且能进入故事的人,才会如此。顺着《蚯蚓的日记》,鼓励他们开始写起日记。给了每人一张“问题捕捉法”的追问表,希望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课,只有一节,且还得拨出时间进行放学排队演习,因此没能进行什么活动,只稍稍提问来探测一下学生的程度。六个孩子,只有两个感觉偏弱,其他的基础似乎都挺不错。 

  放学后,整理好从家里带来的两种精选图书:《俄罗斯娃娃的秘密》和《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前者作为六年级本年度第一本共读作品,后者给四年级。打算周四就进行导读,尽快让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六年级那班我带了一年,去年共读了七部作品,应该不成问题。四年级是第一年带,交谈间知道大多数没有阅读文字书的习惯,只偏爱漫画。选了简单有趣的《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希望他们喜欢,也能借由这本书,开启深远的阅读之旅。 

  晚上,读《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有故事也有方法,难得的一流好书。只剩最后几页,本想读完,奈何精神不济,读着读着就昏睡过去了。



Monday, January 5, 2015

生命的意义——《夏洛的网》观后感




生命的意义——《夏洛的网》观后感


    
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
蜘蛛夏洛《夏洛的网》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意思是说,即使看的是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看出不同的意义。另一个较通俗的说法:小孩看故事,大人看道理,老人看哲学。接下来要谈的《夏洛的网》,我既读过小说,也看过电影。小说读了三遍,电影看了三回。

       这部流传了半世纪的杰作确实不朽。每次翻阅,总叫人欣喜。精彩有趣的故事,跃然纸上的人物,优美隽永的文字,深刻厚重的思想,一应俱全。今年,因在课上开展《夏洛的网》读书会,在校内举办《夏洛的网》电影分享会,又迎来重读重看这部作品的机会。这一回,我读出了这么一个主题——生命的意义。

女孩弗恩的生命观

       故事始于清晨,阿拉布尔先生拿着斧头,朝猪圈走去,要杀掉一只刚出生的落脚猪。小女孩弗恩追了上去,挡在爸爸面前,“小猪生下来小,它自己也没办法,对不对?要是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给杀了吗?我听到过那么多不公平的事,这件事是最最不公平的。”阿拉布尔先生愣住了,他从没想过这点。

       对猪农来说,杀掉落脚猪天经地义,是自然不过的事。在他们眼中,猪只不过是商品,只分“能赚钱”与“不能赚钱”。能赚钱,留下;不能赚钱,杀掉。可在小孩眼中,每只小猪都是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不管它是否赚钱,不论它出生如何。

小猪威尔伯的生命观

       因弗恩的善良与坚持,刚出生的小猪威尔伯侥幸逃过一劫。然而,灾难并未就此远去。威尔伯身上日益增长的肥肉一直在提醒谷仓主人,何时将小猪送进对面的熏肉厂。当渐渐懂事的威尔伯终于意识到这点,它慌了。“我不要死,”它呻吟,“我要活,我要活在这舒服的肥料堆上,和我所有的朋友在一起。我要呼吸美丽的空气,躺在美丽的太阳底下。”

       对小猪威尔伯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安逸地活着。无忧无虑地饭来张口,与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吃饱睡,睡饱吃。如此,威尔伯就满足了。

老鼠坦普尔顿的生命观

       作品中,还有一个较复杂的人物——老鼠坦普尔顿。客观上,它实在帮了不少忙。没有它,夏洛想不到该织哪些字;没有它,威尔伯带不走夏洛的卵袋。然而,坦普尔顿伸出援手的背后,考虑的都是自己。为夏洛找报纸,是担心威尔伯死后,自己也将失去食物;替夏洛拿下卵袋,也是因为威尔伯答应以食物交换。表面上在帮助别人,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

       对于这样一只老鼠,生命又是什么?故事的最后,老羊劝坦普尔顿吃得少一点,以便活得长一点。“谁需要长生不老呢?”老鼠讥讽说,“我天生是个大食鬼,从大吃大喝的乐趣中得到说不出的满足感。”它的世界只有自己,甚至只有吃。生命于它,大概就是奢侈无尽的享乐。

蜘蛛夏洛的生命观
    
       贵为作品的核心人物,蜘蛛夏洛显得与众不同。故事中,它一直付出,不断奉献。为了威尔伯,它费尽心思,终于织出四张奇妙的网;为了威尔伯,它挺着疲弱的身躯,前赴集市;为了威尔伯,它甚至牺牲了性命,抢下了那面“免死金牌”。不仅如此,夏洛完全不计回报,它把一切荣耀都给了朋友。夏洛死去那天,作家动情地写道:“在来过集市的数以千计的人中,没有一个知道,一只灰蜘蛛曾经起过最重要的作用。在它死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谁陪在它身边。”

       旁人看来,夏洛无比伟大。然而,它自己似乎不这么认为。生死之际,面对小猪威尔伯的声声感激,夏洛只淡淡回答:“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在威尔伯眼中,夏洛牺牲了生命,拯救了自己。但在夏洛心中,却是威尔伯给了它提升生命价值的机会。对夏洛而言,生命除了物质的享乐,还有精神的升华。

结语

       写到此处,发现作者似乎以作品中的四个人物,勾画出了生命的四个层次:生存、活着、享乐、升华。对于不同的人,生命的意义各不相同。你愿意像小猪威尔伯,安逸地活着?还是希望如老鼠坦普尔顿,尽情享乐?或更向往蜘蛛夏洛,做点有意义的事,提升生命的价值?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05.01.2015

Thursday, January 1, 2015

法情书系总序




法情书系总序
黄先炳


        法情论坛创立于2005年,迄今近9周年了。
     
        当初创立时,我们的动机很简单,只想为教育做多一点事儿:充实教育的内容,给从事教育工作者提供多一些资源,彼此勉励保养初心。
     
        可是,实践开来,许多不可预期的事还是发生了:有乐的,也有悲的;有勉励的,也有打击的;有开心的,也有沮丧的。这一切,都滋润着法情的成长。
     
        多年后,回顾原点,我们对当初的想法有更清楚的认识。
     
        其一,教育工作不该自我设限,画地为牢。我在论坛中曾经提过一位家长的看法,值得我们反思自省。他说:“我觉得学校老师的想法很封闭,他们只对学校的事务感兴趣,只想到课室、学生、教书、考试……其它的他们总提不起热情,不闻不问。想想,这样有局限的思维,怎样可以把教育的工作做好?”
     
        我们不断开创法情论坛的讨论课题,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从关注时事到关心生命,从实战经验到学术探讨,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目的就是让教育工作者打开思路、拓宽视野。我们可以包容池鱼之乐,不予干涉;但是对自己,我们却不敢不弃燕雀之小志,以学鸿鹄之高翔。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我们可以散发的力量也相应提高。
     
        其二,进入信息时代,网络肯定是最丰富的资源。善用网络,让它充分增值,是我们所关心的。每个人都怕轮回,教师也是。如果给三年级学生讲故事,今天说的是 “狐狸和麻雀”,五年后还是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说辞,岂不可悲?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当然可以也打破轮回的束缚。今天我制作的演示文稿,演绎之后上载到论坛,学生可以下载,同道也可以下载,咀嚼之后,可以提出问题,可以丰富内容,可以修订。何况,我还可以提醒下一届的学生上网获取有关资源,自我预习,腾出的时间,我可以讲更多的内容。除非我们安于轮回,同样的笑话讲了十年,依然兴致勃勃;同样的教材,不断重复地演说,依然自我陶醉,那又另当别论。否则,共享资源,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大方所带来的满足,更是寻求自我突破的最佳途径。
     
        其三,人心的进步,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繁荣,本来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儿。这是群体凝聚的共同业力。既然是共业,又岂能只是一两个人承担?从事教育工作的同道,不该那么狂傲,目空一切,仿佛一切只有我做得最好。做得好不好,并不是我们自己来判断的,时间会说明问题,成绩会揭示一切。要看到成绩,在实践时,我们固然应当严厉要求自己,对别人却不妨予以宽待,让自己先做出成绩,再用成绩来与他人共享。既曰共享,就不该是霸道地要别人接受。我把我的经验说出来,供您参考,做不做却是您自己决定;至于当中您有想法,想要在我的基础上做出修订,那当然更好!自古以来,有成就的人就是因为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风景,才能有所突破!巨人的肩膀都攀不上,怎能有更宽视野?所以,我们喜欢共享,喜欢彼此勉励,借用这样的交流来护持我们的初心,让我们感到从事这样的工作其实并 不寂寞。
     
        9年,汇集了6千多名会员,11万多个帖子,这是法情论坛交出的数据。
     
        这个数据其实叫我们好生苦恼,因为帖子多了,新来的人就不知道如何浏览,要在众多的帖子之中迷路。为了避免溺毙,所以新人只好抽身出来,不参与讨论。这对法情的发展,肯定不是好事。
     
        再者,网络资源虽然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但却也有一些框框无法超越。例如对信息的获取,我们还得依赖电脑,没有电脑的时候无法浏览;如果打印,则面对排版、收藏、集中阅读、随时翻阅等困扰。
     
        因此,我们决定逐步抽出法情论坛中的精华,结集出版,方便广大读者。是为“法情书系”。
     
        最初由我们圈定范围,先开“儿童文学”、“学术随笔”两个系列,后来再增加“亲子教育”、“教育随笔”两个系列,往后则保持互动的原则,由会员向我们反映阅读取向,帮助我们继续出版好书。希望法情在此互动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为我国华文教育做出更具体的贡献。


(法情论坛网址:www.faqing.org/forum)
初稿:2010,修订:2014
    


书名:我只是一个老师
作者:郭史光宏
出版社:嘉阳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14年12月

定价:RM32
特价:RM25
订购处:法情教育论坛

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