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 2011

读书读书



下几本是近期看的书:





Jeff Kinsey, Diary of a Wimpy Kid, Puffin Books, 2007.
Jeff Kinsey, Rodrick Rules : Diary of a Wimpy Kid, Puffin Books, 2008.


  早前听宝丽提过这套书,说好看。自己也想尝试阅读英文书。于是,在PWTC国际儿童书展,见到有30%折扣,便将这1套4册扫下了。

  这套书以日记的形式写成,无论是思维、构想、行事,完全是一个小学的孩子,真是妙趣横生。阅读此书,常会将自己带回童年时光,然后与作者一起疯狂,一起嘲笑大人,然后狂笑不止。

  记得几次在学校图书馆,读着此书竟不自觉痴痴傻笑,引得几位学生好奇心大起。真有这么好笑?于是,大家开始对这套书虎视眈眈。假期来到,第一册已被学生抢去。还好,尚有余下三册陪我度过欢乐假期。





李伟文《电影里的生命教育》,台北:天下杂志,2010.

  之前读过李伟文的《教养可以这么浪漫》,也现场听过他谈环保,知道他多元的知识背景。牙医、荒野保护协会创办者、金鼎奖评审、电视公司董事、亲子专栏作家,可说是集专业人士、环保份子、阅读专家、电影专家、亲子教育专家于一身。尤其叫我钦佩的是,李伟文是行动派,坐而言,立而行。

  我相信李伟文的眼光,于是找来此书,希望能借助他的眼光,认识好电影。而读完此书后,这个目的算是达到了。这书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想在下学期于学校开展电影分享会,善用周六时间,把好电影带给学生。





Sarah-Jayne Blakemore & Uta Frith,游婷雅译《乐在学习的脑》,台北:远流出版,2007.

  这书看了很久,终于看完了。老实说,对于科学基础薄弱的我,此书不容易看,但读后获益良多。

  此书的副标题为“神经科学可以解答的教育问题”,很是吸引我。加上封面注明“中研院院士曾志朗推荐·导读”,此书显得更诱人了。封底的一段话大概能作为简介:

  “幼儿学习真的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吗?学习到底有没有关键期?是不是错过了就永远来不及?成年人的大脑已经无法改变了吗?这些问题常常在教育上引起争议和焦虑。既然学习与脑息息相关,解答还是要从神经科学的研究着手。

  神经科学研究深奥又复杂,不过本书的两位作者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下,针对这些教育政策及实务相关的问题,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她们整合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以简洁易懂的方式解释大脑会在何时学习,又是如何学习的。

  教育可以改变行为,教育也改变认知历程,这本书帮助大家进一步认识教育真正改变的是脑。有了这些基本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创造出更适合学习的环境跟条件,发展更好的教学方法,突破学习的困难与限制。大脑惊人的可塑性将持续终身,不需要在学龄前太过心急而揠苗助长,也不用在成年后过度担忧而限制大脑的发展,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渴望学习,并且乐在学习。”

  多认识科学,可避免众多教育迷思的人云亦云,免于掉入教育界老千的圈套,更理性看待教育、思考教育。多读书,避免好心做坏事,这是我读此书最大的感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