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9, 2016

2016教学日志(二十一):但愿一年吉祥如意



2月14日(星期日)
但愿一年吉祥如意


        一周的春假转眼过去,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又开学了。趁着假期,大略规划了开学后至年中假期的一年级华文教学内容。翻出手上参考书,稍作整合,初步计划如下:


    星期日(2节) :阅读教学、识字教学【教材:《课本》】
    星期一(2节) :语文练习【教材:《活动本》】
    星期二(3节) :写作教学【教材:《我的写作课》】
    星期三(2节) :文学阅读教学【教材:《我的母语课》】
    星期四(3节) :写字教学、自由阅读、趣味语文【教材:《新语文读本》】
    每日晨读(10分钟) :诵读【教材:《日有所诵》】

    当然,这只是基本框架,碰上有趣的单元或突然灵机闪现,当可随心所欲,随机应变。

    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语文学习只能事倍功半。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阅读习惯,过一种阅读的生活,是今年的重中之重。上半年,主要还是以听读绘本故事为主,我讲,他们听,尽量做到每周至少读两本绘本。下半年,也许就能过渡至桥梁书的共读了。盘算着以《君伟上小学:一年级鲜事多》为主打,带着他们共读。

    今天,进入第二单元:用心来上课。想测试一下学生程度,让他们先自读一遍,没有不认识的字且有信心带领同学朗读的举手。几乎全班都举手了。随机点了两位“小老师”领读,读得正确响亮,只是稍欠语气节奏。表扬了小老师,我再范读,学生跟读。始终觉得,教师的范读特别重要,尤其在一年级。去到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同样方式挑战同学,过关的依旧不少。看来大家的识字起点不低啊。

    朗读完毕,稍作内容上的讨论,即翻开活动本,完成有关课文的理解练习。接着,将单元一和单元二的字卡发给每组同学,教他们进行小组识字游戏。是这样的:四人一组,平分约16张字卡,每人获4张。同学轮流亮出手上字卡,大声读出字卡上的字,由其他三位组员鉴定对错。读对,则众人跟读;读错,则众人纠正,并收回字卡,下次再亮。游戏相当简单,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看着开心。

    盘算着结合《日有所诵》的诵读,同步推进自主识字。那就是以《日有所诵》中的篇章为蓝本,挑出常用字,制成一套套自主识字的游戏卡。识写分开,先让学生对常用字有整体印象,当可迅速识字,跨过门槛,早日进入课外自主阅读。课外阅读的打开,又可反过来推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的进展。先做出一套游戏卡,再寻求家长协助复制开发,当可事半功倍。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6

2016教学日志(二十):协作尚未成功,师生仍须努力



1月31日(星期日)
协作尚未成功,师生仍须努力


        一早的“日有所诵”,迎来一首超有趣的儿歌——《半半歌》。

半半歌

【中国】张秋生


有个小孩叫半半,

起床已经七点半。
鞋子穿一半,
脸儿洗一半,
早饭吃一半,
课本带一半,
上学路上半半跑,
光着一只小脚板。

    故事、韵律、趣味、幽默,一应俱全。才带着同学读一遍,已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读着文字,每个人脑中一定都浮起了半半的形象吧?睡眼惺忪,行色匆匆,丢三落四,蹦蹦跳跳,是这样吗?读过两遍,大家很自然地站了起来,纷纷比手划脚,为儿歌配动作。没有刻意设计,动作在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激发创造中诞生。合不合适没关系,好不好玩才重要!读着,笑着,跳着,舞着,以这种方式开启全新的一天,真好。

    “老师,再来一次!”于是再来一遍。“老师,再来!”又来了一遍。“老师,再来!再来!”眼见铃声已响,今天暂且打住,来日慢慢回味。意犹未尽,也是一种不错的状态吧?

    有感团队合作的重要,再次策划了一次协作学习的模拟演练。四人一组,每组一块小白板、一支马克笔。每人分得一张号码牌,上有号码“1”“2”“3”或“4”。接着,抽出主题卡片。如果抽到“食堂”,同学们就得在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讨论能在食堂看见的任何东西,由组内其中一人记录在白板上。三分钟后,教师抽取号码牌,被抽中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基本上,活动任务并不困难。降低门槛,意在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为小组做出贡献。再说,任务只是手段,协作才是目的。本以为此活动极易操作,没想到状况连连。先是一些同学为了争夺“1”的号码牌而争吵;然后是一些同学抢着执笔、争着记录;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单打独斗,自个儿思考而不懂分享交流。

    只好一组一组去带动去组织,以示范的方式传达“交流”、“合作”的概念。最后,小组的成果反而不如个人。这么说吧,同学们还无法在小组内相互激发,相互促进,产生“1+1>3”的化学作用。小组,反而成了包袱,限制了个人发挥。

    当然,这只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情况,只反映出同学们尚未适应小组合作,需要更多学习与演练。我想,之所以未能掌握,是因为同学们欠缺与人讨论的经验,生活中也很少见到良好的示范,因此没有概念,不知“讨论”、“合作”、“分享”究竟长什么样。那么,是不是可以借助周围资源,让更有经验更有能力的人带着他们一起交流讨论,让他们边跟边学呢?

    想起去年带过的四年级学生,其中有好些品学兼优又乐于助人的孩子。邀请他们进入班级,担任小组的爱心哥哥姐姐,带着学弟学妹一同协作学习,如何?还想到“天使与主人”的游戏,让他们“领养”一两位一年级的小弟小妹,暗中多加照顾,既能帮助幼小,又能完善自己,何乐不为?又或者邀请有时间的家长进入课堂,引领学生讨论交流,也挺有意思。和同事谈起,这才发现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学校还有一批为数不少的实习生。能不能请他们进班,配合我带动小组?

    如何整合资源,让同学们学得更好,确实值得深思。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著名的非洲谚语,“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个人力量有限,却能穿针引线,聚善缘,成善果。


Tuesday, February 2, 2016

2016教学日志(十九):好字如何好



1月28日(星期四)
好字如何好


        批改了同学们的习作,带着一叠活动本,一包水果布丁,来到精明课室。今天要派礼物,表扬把字写好的同学,让写得好的字登场,现身说法:好字如何好。

    托实物投影的福,把写得好的活动本放到镜头下,同学写的字即跳上荧幕,一清二楚。让同学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向他们说一说怎样才称得上“写得好”,“好字”又是怎么写出的。点评好字,公布作者,颁发奖品,一位位名字被念出的同学来到课室前,脸上无限光荣。写得好的,恭喜,再接再励;写得不够好的,加油,继续努力。

    打铁趁热,颁发礼物后,让写得未臻理想的同学马上修改。好些同学主动请教领了奖的朋友,“小老师”们也大方分享心得。没有指示,一切是那么自然,颇出意料之外。于是乐见其成,随机表扬了互相学习的同学,四处巡视,帮助其他同学把字写好。好些同学开窍了,写得端正工整。当然,还是有同学懵懵懂懂,随意写。日子还长着呢,未来几乎每周都会有写字训练,提点提点再提点,总会开窍的。

    最后一节的道德课,照旧让同学轮流挑选一本绘本,带回家亲子共读。有的同学借到心仪的书,笑容满面,满心欢喜;有的同学眼看所爱被借走,有点失望,只好退而求其次。人生不正是如此吗?有些时候称心如意,更多时候波折连连。如何坦然面对不如意,是一门更深的功课啊。

    看到同学渐渐轻车熟路,慢慢学习体谅与等待,甚是安慰。本周最受欢迎的作品,当数《中国民间童话系列》绘本了,人人都盼望把它捧回家。我把这情况当作对老师讲述的肯定,内心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