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临教合约风波背后的司马昭之心

临教合约风波背后的司马昭之心
文:贾光骅,2011年12月10日

临教合约风波愈演愈烈,大家各有各忙。临教们忙着忐忑不安,忙着四处申冤;魏博士忙着大义凛然,忙着拍胸口喊话;教育部官员忙着充耳不闻,忙着暗渡陈仓。众人的目光,似乎都聚焦在合约的内容。所关注的,都偏向临教福利在新合约下的情况。

众声喧哗中,更让我纳闷的是,教育部怎么突然心血来潮,要求更改临教合约?

魏家祥宣称逼不得已

根据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博士,当局是“逼不得已”才这么做。魏博士说,“目前有千余名师范毕业生没有工作,教育部每年竭尽所能解决师资过剩问题,最终决定更改合约。这是全国统一使用的合约,适用于国中、国小及华小的临教,以免他们面对被解雇的窘境。”

魏博士还说,“临教制度的推行其实是为暂时填补空缺,即一旦来自师训学院的教师毕业,这些临教的合约就会被终止,其位置将被合格教师取代。不过,一些临教可能已执教三、四年,政府也很珍惜他们的贡献,因此首相纳吉指示吸纳这些临教,为他们提供培训,但在另一边厢,教育部也必须安置师训毕业的合格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面对压力,只好把临教的合约转为服务合约。”

言下之意,更改临教合约主要为了解决两个问题:
1、 解决师资过剩。
2、 避免优秀临教被解雇。

按魏博士的逻辑,只要更改临教合约,以上两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师资过剩问题仍然存在

先看问题一:“解决师资过剩”。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全国各源流学校共有7000临教,同时又有千余名师范毕业生没有工作。要解决师资过剩,除了解雇临教,让师范毕业生(合格教师)填补空缺以外,别无他法。更改合约,临教的数量还是维持不变,依然占据着师资名额,师范毕业生依旧没有工作,师资过剩问题仍然存在。

再看问题二:“避免优秀临教被解雇”。应该注意,教育部要吸纳的是“优秀”临教,用魏博士的话说,就是“素质不错,在学校教了几年,有志气当教师媒的临教。”全国各源流学校7000临教,其中自然不乏符合魏博士条件的佼佼者。但也必须认清,这里头有相当一部分是将临教当临时工的,包括了在等成绩以继续深造的学生、在等待工作机会的无心教育者,以及赋闲在家的无所事事者等。更改合约,其实是将所有临教不分优劣地捆绑在一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再说,全国各源流学校共有7000临教,没有工作的师范毕业生只有区区千余人。若要将这千余位合格教师正式纳入体制,只须解雇相应数量的临教。而只要根据临教的素质与执教年资进行筛选与淘汰,相信不难处理。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解决师资过剩问题,还能挽留与吸纳真正优秀的临教。

魏家祥解释仅混淆视听

综上所述,更改临教合约既不能解决师资过剩问题,也不能有效避免优秀临教被解雇。很明显,魏博士的解释只是混淆视听、模糊焦点的官方说辞,其逻辑完全经不起推敲。那么,教育部更改临教合约,究竟用意何在?

让我们尝试从“利益”的角度进行推敲。更改临教合约,教育部将获得什么利益?

新合约下,临教的薪金被削减,所应享有的公积金、花红和假期等多种福利也被剥夺。7000临教的公积金、花红和薪金,长远来看确实不是小数目。教育部在更改临教合约后,毫无疑问将省下一大笔开支。再说,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缩支。官方的会议与课程,从高级酒店转移阵地至各校礼堂;教师参与会议与课程的种种津贴也渐渐失去着落。

剥削临教减开支真目的

我国在独立后的52年里,有46年处于财政赤字状态。首相署部长依德利斯甚至警告,马来西亚可能会在2019年像希腊那样宣告破产。行笔至此,教育部更改临教合约的真正目的已呼之欲出。解决师资过剩问题、避免临教被解雇,什么逼不得已,什么无可奈何,全都是幌子,都是政客企图敷衍塞责、暗渡陈仓的藉口!国库空虚才是真相。剥削临教以削减开支才是目的。

另一边厢,尽管国库已空,我国政府近期还在四处派钱,发放100令吉津贴予全国学生、500令吉援助金予收入不超过3000令吉的家庭。国库空虚还要打肿脸皮充胖子,原因只有一个:大选!大选将至,众所周知。为保政权,政府大派糖果,企图以蝇头小利笼络广大选民,再往居少数的临教身上开刀。

为了选票,政府可以不惜牺牲教育体制内成员的福利。我们的政府究竟是在办教育还是搞政治?政客们究竟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演戏?更改临教合约风波中,一切昭然若揭。



此文转自:《当今大马》10.12.2011

2 comments:

  1. 一大堆的矛盾。看来这剧本在很仓促地情况下完成。

    ReplyDelete
  2. 小鱼妈妈,
    仓促的剧本还在写着,慢慢看。
    还有,我国很多政策的拟定和执行,通常不能以常理推断。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