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7, 2009

BCN 3110 诗歌 总反思



第五学期不知不觉又已步入尾声,是时候为这一学期的学习做一总结,回首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其中有多少闪亮,又有多少灰暗。这个学期上的课是“古典诗歌”,主要的学习项目是“诗”、“词”、“曲”。

上这样的一门课,我想多少能让我们多些书卷味儿,也让文学素养得到一些熏陶。至于程度上的多少,则因人而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丰收是留给用心耕耘之人的。


课堂报告

一个学期下来,见证了同学们一位接着一位的“单刀赴会”(课堂报告),自己亦已粉墨登场。大家的报告风格各异,有踏踏实实下笨功夫的;有靠小聪明取巧而过 的;有对文本掌握不足,在众人面前支支吾吾的;也有充满自信,面对听众侃侃而谈的。一些同学的报告让人神往,漫游在诗歌意境中;一些同学的报告则让人不知 所云,甚至昏昏欲睡。

在我看来,其中原因有二:
一、 同学对文本掌握不足。无法吃透文本,自然就无法谈得到位;

二、 同学口才不佳。就算已吃透文本,也无法很好地向听众表达;

我觉得大部分同学表现欠佳是因为原因一。为什么会对文本掌握不足?这关系到我们自身的程度以及面对课业的态度。那些对课业无甚要求,只求敷衍交货的就不谈了,在此针对那些有上进心却限于程度不足而表现欠佳的同学谈一谈。

这些同学通常很踏实,会尽力找资料来读,希望从资料中找到引导途径的“阿里阿德涅线团”。然而,他们欠缺过滤资料的能力,常会将草当宝。他们也不熟悉文献
学的知识,在资料的搜索上不知该从何下手,往往在茫茫网络上大海捞针。幸运的会偶然捡到“好料”,但这是少数。

有道是做学问当从文献学下手,方能得其门而入,文献
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或许,课程中可以安排一些文献学的课,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 才来着手进行篇章的整理工作。这样或会让学习更有效率,学生也可以学得更多更好?此外,方法的指导也将启发学生往后的自学,成为往后自学的有用工具。由于 之前读过一些文献学的书籍,我觉得这点对我的帮助很大。在看待和筛选各种文献方面,我也感觉到自己在同学群中的优势。

自学作业


在这个学期中,讲师也要求同学们完成十篇短篇论文(姑且称之为“论文”),当作自学作业。一个学期下来,惭愧地说,我只完成了区区一篇。看见一些同学已洋洋洒洒写就九篇十篇,我开始思考这些作业的价值。

是我性格懒惰,以致无法完成这项作业吗?对于各自负责的诗歌(我负责杜诗),我自认看过的文献在同学中是最多的。或许是看得多吧,手上的笔也变得 越来越重,总觉得小问题都大概被大学者探讨得十分透彻,大问题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又难以胜任。若要勉强写出文章,我想也只是将各方论点说多一遍,没多大意 思,于是就迟迟没能下笔。

当然,我也知道这项作业主要是锻炼我们的能力,并没要求我们写出不同于学者们的独特观点,我也认同这样的训练的确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论文的写作,也提升我们的资料整理能力。然而,自己却依旧提不起兴趣,只写了一篇就没写下去了。莫非真是惰性所致?

诗歌表演

在课程的最后部分,我们分成小组,分别将某一篇诗歌搬上舞台,进行表演。各组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各式各样的花招让人看得目不暇给,其中包括皮影戏、布偶戏和真人戏剧,无穷创意让人激赏。

古典诗歌大多比较厚重,感情饱满,感人肺腑,较少嘻嘻哈哈,俏皮胡闹。将诗歌搬上舞台,我觉得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毕竟我们还是得对诗歌负责,将一首可歌可泣的诗歌演绎成一出叫人捧腹的喜剧怎么都说不过去,至少对于我,是很难接受的。

于是,我们在策划如何演绎杜甫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一直考虑的就是如何营造出诗中的意境,莫使此诗沦为喜剧,甚至闹剧。我想在这一点上, 我们还是做得不错的。反观其他组别的演出,感觉就有点“怪”了。也许是因为年轻人什么东西都能玩一把、笑一场吧,同学们的演出似乎都让人忍俊不禁。不知是 演出者的问题,还是观众本来就是“超级开心果”,什么东西都能笑他一场。


此外,一些组别为了演出也制作了好些精致的道具,这
种积极的精神是值得嘉奖的。但考虑到道具的实用性,我忍不住要以“事倍功半”来形容。花了长时间准备的道具,在舞台上的效果却不如想象中大,这应该不是一件让人满意的事吧?

结语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的诗歌课还是让人学习颇多,也大部分时间能乐在其中的。但这个学期的课只不过为我们开了一扇门,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古典诗歌的殿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以后如何走进去,如何更上一层楼,则要靠自己的努力了。





5 comments:

  1. 反文本中心主任東山May 8, 2009 at 8:04 AM

    統共用了五個「文本」,一定要用嗎,可以不用嗎,不用意思會走味嗎,不可以說一首詩兩首詩,一定要說成這個文本那個文本嗎,文本等於詩歌嗎,讀論語可不可以也說請拿出文本呢,那為甚麼要文本來文本去呢。

    ReplyDelete
  2. 看到此文'诗歌表演'那一段,不由想起自己班的报告.当初别组同学以漫画的方法来报告,把人物画得很滑稽,结果哄堂大笑.不过自己看了很不舒服,总觉得侮辱了那位诗人和那首诗,也完全带不出意境.但后来自己组的报告以表演方式呈献时,不也把好好一首'焦仲卿妻'变成搞笑版吗?后来想想自己也是很难接受:自己到底干了什么呀?
    只能说,自己功力不够.

    ReplyDelete
  3. 东山,
    怎么这么讨厌“文本”啊?
    课程中除了“诗歌”,还有“词”和“曲”,所以才用上“文本”的。

    alien_c,
    您好,欢迎来坐。
    我觉得将诗歌搬上舞台,尤其是古典诗歌,气氛和意境非常重要。但一些时候观众太俏皮,跟我们太熟,无论怎么营造气氛,他们还是可以大笑一场的,呵呵。

    ReplyDelete
  4. 许多人给很多理由为什么要穿黑色的衣服,好像一穿黑衣就可能犯法似的。当我们说独立思考就是说我们要尊重一个用创意思考的社会。

    有人说穿黑衣喝黑咖啡都不能改变国家的不民主现状,其实答案是在自己。如果你说不能改变因为你不相信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你思想消极!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