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 2009

书不可忍(五):皇叔下台,狐狸当道





我国华小课本有一特色,在描写历史人物时总爱强迫他们“隐姓埋名”,不让他们以真面目示人。继2年级的“年轻人”(韩信)、3年级的“天神”(炎帝)以及4年级的“爱国诗人”(屈原)之后,又有一位历史人物惨遭毒手!


这一回的受害者出现在小学3年级华文课本第36课《急性子的张飞》。课文讲述三国悍将张飞在一次战争中被敌军围困,战情吃紧下命手下书写求救信的趣事。急性子的张飞见手下慢吞吞,一把抢过毛笔,“在布上画了个圆圈,里边写了一个‘张’字”,便把信送出去了。

课文之后是这么写的,“张飞的结拜兄长接到他的信,拆开一看,根本弄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幸好孔明在一旁,他一看就明白了……”奇怪了,故事中明明出现了3个历史人物,怎么只见“张飞”与“孔明”两个名字?还有一个是……嗯,“结拜兄长”。


此“结拜兄长”是何许人?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张飞只有两位义兄,关羽与刘备。由于军师孔明就在身旁,这位“结拜兄长”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备了。究竟是何原因造成张飞和孔明都能粉墨登场,而贵为皇叔的刘备却要躲在“结拜兄长”的招牌之后,显得畏畏缩缩呢?

原因很简单,要怪就怪刘备好姓不姓,偏偏姓“刘”。要知道,“刘”字不在咱123年级生字表里头,欲登课本之堂可说是痴人说梦。


刘备受委屈也就罢了,最可怜的还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本是一个熟悉《三国演义》人物的绝好机会,只因蛮横霸道的生字表,他们也只好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刘备说“拜拜,下次再见”。


“同学们,那位看不懂张飞意思的人物是谁呀?”

“张飞的结拜兄长咯。”

“张飞的结拜兄长是谁啊?”

“就是他的结拜兄长咯。”


学生据实以答,教师无言以对。


除了让一些历史人物上不了台面之外,咱小学华文课本有时甚至硬推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物上台,时而张三,时而李四,时而王五,也没搞清上演着的是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出戏。这种状况在小学3年级华文课本第34课《猎人和狐狸》可见一斑。


《猎人和狐狸》讲述一个猎人捉到一只狐狸,将他关在笼子里。狐狸向猎人说明猎杀狐狸会使狐狸绝种,下一代将再也见不到狐狸了。于是,猎人想了想后,便将狐狸放了。很明显,这篇课文是想向孩子传达“爱护动物”的讯息,并说明胡乱猎杀动物将导致动物绝种。此构思是很不错的,但课文以狐狸为动物代表却会引发严重的“副作用”。


在动物故事或动物寓言的写作中,故事中的动物都具有鲜明形象与浓厚象征意义。那狐狸又有着什么样的形象与象征意义呢?相信大家脑海中十之八九会浮现“奸诈”、“阴险”、“狡猾”的形象。让形象如此负面的狐狸说出微言大义,势必让课文的说服力大打折扣。孩子也许还会嘲笑猎人的愚蠢(因狐狸“狡猾”的一番话便放走他),而完全忽略了文中“爱护动物”的中心思想。


动物种类如此繁多,为何课本编写者会执意选择形象与课文中心思想落差如此之大的“狐狸”呢?举目望去,生字表还真没让人失望,“狐”“狸”二字整齐地列在课文下的生字栏中。

在生字表的淫威底下,历史人物在千呼万唤下也只能“犹抱琵琶半遮面”,骨瘦如柴的张三李四却得打肿脸皮到台上去充胖子。生字表还真叫课本太沉重啊!



* 此文刊于《星洲日报》活力副刊 27.2.09



2 comments:

  1. 在报章已经看过了
    虽然对方写得好
    也不需再转载,当成自己部落格的题材吧

    ReplyDelete
  2. ape,

    想必您是误会了。
    这些文章都是我的作品。
    在报上刊登后转到自己的博客,应该没问题吧?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