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4, 2009

绘本,让您的孩子爱上阅读(文打)



11月13日到文达小学参与了一场题为“绘本,让您的孩子爱上阅读”的分享会。以下是我的讲演内容,求教于方家。


“绘本,让您的孩子爱上阅读”讲演稿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前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立卑师范学院的光宏,今年22岁,尚未毕业。其实我今天站在这里心里是非常忐忑的,为什么呢?你们试想一想,要一个二十几岁的黄毛小子在这么多前辈面前班门弄斧,谈这么大的一个有关“阅读”的题目,脸皮需要多么厚才行啊!所以各位,这将会是一场一位走路比你们过桥少,吃米比你们吃盐少的小家伙做的“分享”,而不能算是“讲座”,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不吝指正;说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多多包涵。

我们先来看今天主办方定的标题,“绘本,让您的孩子爱上阅读
。”见到这样一个标题,我们首先要确定几个问题,“人,为什么要阅读?”“阅读真的那么重要?”我相信很多人会说,“不阅读的人生会很糟糕吗?我书读得不多,还不是这样走过来了。”我们来看看一些专家的看法,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出版过一本非常重要的书——《朗读手册》。这本书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教材。这本书里头这样看待“阅读”: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毁灭我们之前先歼灭它们。一个阅读不够的国家见识不多;见识不多的国家,人民在家庭、商店、陪审团与投票所都会做出糟糕的抉择,而这些抉择最终会影响整个国家——无论是文盲与非文盲都会深受影响。”

这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待阅读,离我们似乎远了一些。阅
读对个人有什么意义呢?崔利斯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简单来说,阅读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聪明。这里的“聪明”不只是指考试能得好成绩,而是说拥有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自在。我们都知道,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每个人一生都很难活过一百岁,但人类的文明却有几千年这么久远这么丰富。我们要如何去继承人类的文明呢?我们总不可能再一一经历前人所经历过的事件吧?我们没有这样的时间与空间。于是,阅读成了我们汲取前人智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阅读,我们在精神上经历了前人所经历过的,我们认识了生活在地球另一个角落的民族的文化,我们感受了作者笔下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我们就是用这样一个方法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与璀璨。于是,我们的气质不同了,我们的眼界不同了,我们的思想不同了,我们的灵魂不同了,
我们的人生不同了,因为阅读。

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推崇阅读,我们提倡阅读。我会这么想,“若大家都能养成阅读的习惯,那该多好啊!”那么,阅读的习惯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呢?成年了再来阅读行不行?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老师说过这样的话:

“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应该是在初中阶段以前,如果在升入初中以前,儿童没有阅读的热情和习惯,到了初中以后,因为学业的繁重,如果没有遇到特别好的老师或者特别好的契机,这个孩子将一生不能有阅读的习惯。他的心门将是封闭的。”

没错,若一个人在小的时候没碰见喜欢的书,或者拥有一段美好的阅读经验,他一生很难爱上阅读并培养起阅读的习惯。这并非不可能,只是很难,非常
难。从比较功利的角度来看,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会有什么结果呢?

“有些人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养成阅读习惯所带来的乐趣——他们以后会遭遇读写的困难,且困难程度之高,将难以应付今日世界的需求。”
——Stephen Krashen, The Power of Reading

既然阅读这么重要,那我们的教育应该要与阅读息息相关吧。理想的教育是怎样的呢?崔利斯这么说:

“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

这也是我们常常会听见的叫做“终身学习”的愿景。“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这个理想很美好吧?那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是不是培育出这样的
人啊?我们来看看现实情况。

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孩子一有机会就会拒书本于千里之外。电视、电脑、电玩,永远都排在书本之前。是书本的魅力不及这些感官上的娱乐吗?对于一些真正走入阅读,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之人来说,他是宁可将时间花在阅读而不去碰那些娱乐的。在他们眼中,书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是阅读本身魅力不足?还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让阅读的魅力得到展现?是孩子不喜欢阅读,还是他们并未接触到真正有趣、真正优秀的书?我们是不是没有将最好的书带到他们面前呢?

在这样一个科技爆炸,物质发达道德沦丧,甚至有人称之为“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追求的往往是“速度”,而不是“深度”。高举“儿童阅读”的旗帜就显得格外迫切,格外重要了。

我们对儿童心理其实并不很了解,我们对什么是真正适合儿童的,什么是真正对儿童好的读物并不了解。但我们非但没有反省,反而变本加厉。我们往往自以为是,把很多不属于孩子的成人书带给孩子,逼孩子阅读。我们把自己认为是“童书”的东西带给孩子,却不能确定这些“童书”究竟是不是最优秀的。我们应该时时问自己,“儿童阅读,读什么?”我想徐冬梅老师的一段话会给我们启发: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每个孩子受教育,学习母语,不仅仅是为了将来谋生,不仅仅是为了传承,首先是为了安顿生命。童年不是成人的预备阶段,童心就是一颗颗诗心,他们是感性的,形象的,富有诗意的,创造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幸福永远
来自根部,有了快乐的童年,一生的幸福才可靠。母语的学习跟他们自己的生活没有一点联系,任何一种教育如果不能给孩子一丝一毫的快乐,那么一定就是有错的。读经教育的推广者对家长说,对孩子说,你们今天把这些经典诵起来,背下去,那么一辈子就会受用无穷。这是最大的教育功利。所以我觉得,读经教育的弊病在于,它是“给”的教育,它的眼中只有未来的成人,而没有当下的儿童。”

徐老师也提出她的看法,“儿童阅读应该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什么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且符
合儿童心性的文学作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给孩子乐趣,让孩子快乐、健康。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只遭遇到“无趣”,那他的自然反应就会是回避。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诗、儿歌、儿童散文、绘本等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不能与大家分享所有儿童文学的门类,我们将专注的看在儿童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绘本。

绘本是什么?我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兼学者彭懿先生对绘本的解释。他说:“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日本学者松居直先生为绘本拟了一个很有趣贴切的公式——“图 + 文 = 有插图的书, 图 x 文 = 绘本”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
书(Wordless Books)。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绘本是什么,我们不妨将绘本的图画与影视图像、连环图和卡通书的图画做一比较。我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儿童文学学者朱自强教授的分析。

与影视图像比较:

“与图画书的有引申意味的深度图像阅读相比,影视图像
的阅读是平面化、没有深度的阅读。”“与电影图像的连续性相比,图画书的画面之间有中断感,画面相对是静止的。读者看图画书的一幅图,需要的时间页比较长。幼儿的阅读尤其如此,他们比大人看得更仔细,不放过任何细节。这样,图画书的图就可以发挥令读者审视、思考的功能。”

与连环图比较:

“在连环画中,文字与图画基本上是互为说明和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且通常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

“连环画的图画即使连接在一起,也不具有独立讲述完整
故事的功能。但是,典型的图画书的图画连接在一起后,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

与卡通书的图画比较:

“虽然卡通书的图画连接后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但是,它的图只是‘指涉’性的图,表达直接、明确、固定的意思,而不具备‘示意’的功能。”

如果说连环画书、卡通书是“小说”,那么,图画书可以是“小说”,但往往也可以是“诗”,原因除了图画书讲述的故事与卡通书多有不同之外,就是因为它的图可以进行隐喻。

正如东西有好坏优劣一样,绘本中也有珍珠和鱼目。怎样的绘本是好绘本,怎样的绘本是坏绘本呢?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粗心的小熊》。大家觉得这本书如何?好,我们再来看另一本书——《小乔逃跑了》,大家来做个比较。

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好绘本的几个标准:
一、 好绘本是幽默不说教的,坏绘本是以教训孩子为目的的;
二、 好绘本的图画是艺术品,坏绘本的图画粗糙扮可爱;
三、 好绘本有丰富的想像力,坏绘本压抑孩子的想像力;
四、 好绘本往往是原作,坏绘本往往是改编之作;
五、 好绘本故事创意生动,坏绘本故事平淡俗气。

看这样的优秀绘本,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我先做一做小人,从功利的角度来谈一谈。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这么写: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于是,如果孩子小时候接触的都是优秀的绘本,常常观看优秀的图片,那么绘本能使他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儿童出生八个月到三十六个月之间是语言
的迅速发展期,这一时期的图画书阅读能够增加儿童对于词汇的感应能力,也能使儿童更敏感地捕捉住对话中的新词和内容。此外,绘本会让孩子拥有愉快的阅读经验,让他对书产生好感,进而培养起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是,绘本提供了一种机会,一种亲子交流的机会。日本学者松居直先生说过一段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话。他说,绘本不是给小孩读的,而是让大人读给孩子听的。其实这个观点是很有根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绘本是文图合奏的艺术品,若孩子自己一边看一遍读,他就可能忽略文图的其中一方。若是大人读给他们听,他们可以用眼睛看绘本的图画,用耳朵听绘本的文字,达到文图合奏的效果。绘本就提供了一个亲子共读的时间,提供了亲子间甜蜜的回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的创始人杰拉.莱普曼认为,不管人在生活中会遭遇何种境遇,图画书和儿童读物所承载的艺术将会维系他的一生。这是从比较功利的角度来看绘本。

其实,我是不大赞成这么来看的。我觉得,阅读本身是
非功利的,我们不为什么而阅读,我们为阅读而阅读,我们因为爱阅读而阅读。这样才能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我很欣赏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看待阅读绘本的态度。这里有梅子涵先生在一场讲座上的录影,我播给大家看看。

梅子涵老师说,绘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一种时间,我觉得主要说的是一种诗一般的亲子共读生活。《朗读手册》引了这么一首诗: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
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阅读的妈妈》

在亲子共读方面,我想我除了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从书中读到的资料以外,并没有多少发言权,毕竟我今年才22岁,没什么实际经验。所以,这个部分就由我的一位朋友来给大家谈一谈她和孩子与绘本之间的故事。我这位朋友是一位很用心的妈妈,也是一位很尽责的老师,当然也是一位绘本的发烧友。我这就把时间交给她——周凤燕老师。


结语


我想我们这场分享会也到了尾声。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松居直先生和徐冬梅老师对于儿童阅读,对于绘本的一些见解。这些文字感动了我,希望它们也能感动你。

图画书(绘本)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父母亲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或出生证明书,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言语。

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孩子们长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
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说的话说完了。

——松居直


最后,我想说的是,儿童阅读不要带有太多的功利性
,不要总希望读过之后语文能力就能迅速提高,阅读是一个过程。阅读给儿童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的可能性,绝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

阅读是千秋大业。


中国的真正的儿童阅读的胜景将出现在什么时候,我觉
得应该是,每一个屋檐下都亮着一盏灯,在床前、在沙发上,爸爸妈妈为孩子读书,每一个儿童都有爸爸妈妈为自己阅读的记忆;每一间教室都亮起一盏灯,老师就是那个点灯的人,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馆,每一个儿童都能走进童话。

——徐冬梅

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参考书目:

【美】吉姆•崔利斯著,沙永玲、麦奇美、麦倩宜译:《朗读手册》,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方卫平主编:《中国儿童文化》(第三辑),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日】松居直著,刘涤昭译:《幸福的种子》,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

徐冬梅:《徐冬梅谈儿童阅读与母语教育》,吉林:长春出版社,2009。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梅子涵:《相信童话》,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
008。



* 我与周老师为这次讲演制作的ppt课件,请多多指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