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转载】阅读是教育的核心——香港阅读教学改革的启示
“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PIRLS,是一项针对全球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的研究计划,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委员会主持)2006年的测试结果显示,在参加测试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香港排名第2位(2001年排名第14位)。有专家评论说:“香港的成功,在于他们在学校里做对了事情。”
那么,香港到底做对了什么呢?
通过为期一周的学习研究,笔者逐渐明晰了香港做对的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他们加大了阅读教学的改革。
一、调整阅读观念,明确课程目标。
阅读能培养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阅读情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学生成长的核心素质;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甚至可以说;阅读是今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要素。
2000年,香港启动了课程改革,定下了前5年的中短期目标,从中选择了比较容易理解并做好的四个关键项目:从阅读中学习、德育与公民教育、资讯科技与 IT的能力、专题研习的能力。而“从阅读中学习”是四大关键项目之首。“从阅读中学习”是指学生能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然后再通过阅读去“装备”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达到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的最终目的。
“阅读和语文能力,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工具,教育不单是要培养‘看得懂的能力’,还要培养‘思考能力’”,负责课程发展规划的香港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陈嘉琪博士强调,从阅读中学习,可以带动“专题研习”,也可以带动“资讯科技中的互动学习”。而这三项都能涵盖“德育与公民教育”的精神。
从上图可以看出,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就教育目标和学校课程宗旨订下的七个学习宗旨中,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发展语文能力、学习能力和学好八个领域的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
二、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课程内容。
传统的香港中文教育,是“指定篇章”的教学。老师只针对教科书里有限的篇章和字词教学,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里的断简残篇,以应付考试。这种语文课程,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乐趣和期待,使学生逐渐疏离阅读,结果是阅读能力低下,阅读习惯丧失,从阅读中学习无从谈起。
为配合课程改革,当时的教育署(后并人教育统筹局,现更名为教育局)于1998年9月开始汇集可作学习材料的文章。香港政府花大力气整理出来的教材参考目录,只具参考性,并无约束力。2002年,语文教科书开始自由化的尝试。教育局为新阅读课程设下八个范畴和架构:阅读、写作、听说、文学、中国文化、品德情意、启发思维的能力、语文自学。教师和民间教科书厂商,可自由选用符合这八个范畴的文章或书籍,作为教学的文本。鼓励直接采用优质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的文本。
香港目前主要由学校自主决定教材,不一定用教育局推荐的文章或书目,也不一定要选择某个出版商的教材。大多数学校目前采取的做法是,选择二本出版的教材,然后根据课程设计需要进行增删,并辅之以本校编选的各色各样的学习材料,包括古今经典;实用文字;科普读物、报章杂志以至音像制品。
在考察中笔者发现,香港阅读教学绩效斐然的重要因素是“阅读课内化”、“阅读课程化”,而不是“阅读活动化”。阅读推广对香港教育界而言,不仅是一堆“活动”,而是系统的课程设计与革新;阅读教学已不局限于语文教材,而是大大跨越了一本教材;阅读的种类也不局限于文学性作品,而是跨学科、跨课程的,融人人文、社会、自然等各科教学,教材很灵活,好的文本就是老师的数科书。
三、整合支持资源,研究阅读策略。
在香港课程改革的背后,教育局、大学和教师通力合作,形成了一个严谨的研究、实验、推广、控制、改善的完整流程架构。
通常,教育局的理念形成后,就会从一个班级开始实验,然后逐渐扩张到全校,渐次推到6个受测学校实验。实验成功的方法,再推广到各学校使用。学校推动新教学期间,教育局同时联合大学的学者召开大规模的家长研讨会,推广理念,改变家长的想法。
“我们不光是要做研究,还要动员报纸、研讨会,从上而下,大面积地来做,变成一个运动。”香港中文大学谢锡金教授说。
香港教育局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体系”,政府投入了很大财力支持阅读教学改革,高校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并支持普通学校,帮助教师转型。有专门给全香港教师使用的“教师中心”及“中央资源中心”。资源中心汇集了各种影音、图书、论文期刊等专业教学资源和统整成册的各校的教学策略与研究结果。
从2001年开始,教育局系统地培训了2200个国小中文教师,还委托专家针对各种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统整教学资源,将研究结果与一线教师分享。
负责编纂《童心童趣:儿童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的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霍玉英博士所负责的研究团队,不仅为选编的350本儿童文学作品做文本分析、学习单等,还通过“工作坊”,培训了1200人次的教师;让老师试教与分享心得;并请研究员观察教师现场教学的成效,观察教学的效能,最后将“适用”的成果编撰成册,由教育局发放到各国小,方便学校选择采用。
香港理工大学祝新华教授就“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重整内容的阅读能力”作了深入研究,指导老师运用阅读策略,教会老师赏析文学、儿童文学等的能力;教会老师开读书会、引导阅读和讨论、做摘要等的能力。
普通学校配有课程主任,专门研究和指导课程设计。每个学校不仅设有图书馆,还设有专职的图书馆主任,负责组织不同的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善用图书馆资源,评选读书奖项;想办法“促销阅读”提高图书借阅率、与各科老师讨论、选定采购新书的书目,为学生上“图书课”,读好听的故事给学生听等等。陈嘉琪博士说:“ 我们认为一个全职的图书馆主任,对学校十分重要。图书馆主任要肩负‘资讯及媒体专才、教学伙伴、课程改革促进者以及教与学资源的统筹人等新的角色和使命。 ”
学校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阅读,如,培侨小学的“我是读书人”阅读计划、天油:小学的阅读城和伴读小天使以及很多小学的阅读角、亲子阅读中心、图书馆等。
陈嘉琪博士还指出:“国际研究数据显示,家庭的支持亦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希望家长可以为孩子多创设有利阅读的条件,如多购买合适的阅读书刊,提供宁静的阅读环境,增加接触读物的机会等。因此,我们在下一阶段推动跨课程阅读,让学生多涉猎不同的知识领域,使他们不断增进和建构知识,扩宽胸襟;视野和多方面兴趣,提高人文素质,提升创意,为香港在世界上的地位增添光荣,亦为国家社会配备更优秀的人力资源。”为此,“香港教育城 ”(www.hkedcity.net)将“阅读”作为重点项目,发动了“阅读大使”计划,征集有心父母以及未来会当教师的大学生,每年给予8小时免费训练课程。阅读大使必须承诺,一年内要成立校内或跨区读书会,促进阅读,教育城提供相关资源和管理协助。目前已有2250位阅读大使,在全港协助组织校园读书会。
教育城设有网络新书试读平台,每家出版社每月可推荐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提供十分之一的内容或电子书让学生、家长、教师在网上试读。教育城提供各种作家专访、专辑、新书资讯等内容,帮助学校图书馆主任和教师深度选书,还协助学校联系安排各种与阅读相关的作家、名人演讲活动。
教育城还提供“阅读壁报服务”。考虑到教师忙着课程改革,对于促进阅读的校园阅读环境无力经营,教育城制作一年五期的壁报内容,供学校下载使用。
四、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香港阅读教学改革,我们该反思什么?
阅读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大力推进学前儿童阅读。根据PIRLS:提出的阅读能力发展观点,6~9岁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并开始通过阅读来学习。而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学龄前的阅读。
2.区域性的资源整合对于阅读教学的有效改革非常有必要。小学三年级是阅读发展的关键期,在此之前是“学习阅读”,三年级之后则要“通过阅读来学习”,如果阅读课程和教材的改革跟不上,将延误最佳学习期。
3.加大有效而科学的教师培训,教会教师推广阅读的能力与策略。
转载自:袁晓峰和快乐阅读的博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