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自我调整,迎向阳光



唯有教师自身投入了、参与了,才能感染课室中其他学生。”


又上了一周的课,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课型,如:聆听教学、说话教学、句子教学、写字教学(毛笔字)。正如导师所言,我似乎还停留在四年级的教学模式之中,尚未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无法很紧凑地带着学生按部就班学习。虽然对教学内容有所把握,但往往就是缺少一些“技巧”令课堂气氛活跃有趣。

我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做事往往忽略细节。偏偏在低年级,细节定成败,没能捉紧细节会让学生难以投入教学。没有及时鼓励表现优异的学生;没能及时利用技巧调动小组合作精神;无法简明扼要地给予指示,一堂计划完整的课在细节处理欠佳下往往一波三折,无法一气呵成。

然而,我发现自己其实也有表现不错的时候。一些时候,我是能很自然地将这些细节处理得顺顺利利、妥妥当当。那是什么时候呢?是我全心投入于教学中之时,是学生的眼神与态度给我信心之时,是我对教学设计满意且满心期待之时。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在课堂上的较佳表现是有迹可寻的。我该投入更多的创意与心思在课堂的设计,制造多一些“情趣”的部分,不只吸引学生,也帮助自己更乐在其中。唯有教师自身投入了、参与了,才能感染课室中其他学生。我想,这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除了心态上的调整,我也需要一些“善巧”、一些“方法”,让课堂能更贴近儿童,气氛更轻松活跃。阅读了黄碧云讲师分享的演示文稿,亦从中获取了一些营造课堂学习气氛的构思。我将设计一套课堂游戏,让学生分成六组参与竞赛。这是一项长期的竞赛,每一组都有可能在最后关头迎头赶上。每一次的课堂将是学生争取分数的机会,希望籍此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推动学生方面,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这类脱离语文而存在的游戏也有其弊病所在。我们似乎是在告诉学生,语文其实很无趣,所以要靠一套游戏来让大家勉强学习语文。若处理不当,学生也许会将重心摆在游戏上,只在乎分数的竞争而忽略了语文的学习与感受。如此观点难免带点极端与悲观,或许我们应该这么看待,游戏符合儿童心理,在引学生“入瓮”方面的确是很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投入教学(游戏)后,教师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导向语文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想起台湾苏明进老师在《希望教室》中的一段话:“如何从‘玩’的意境中,提升到‘深刻体认’的层次,这就得看老师的功力了。”

让自己更投入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感染学生;为课堂投入更多趣味,让教学更贴近儿童;捉紧语文味儿,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然后爱上语文。愿一次次的反思让我不断成长向前行。



2010年2月14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