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8, 2010

成人的世界和儿童的天地——读《莎莉,离水远一点》





“年龄差距从来不是伯宁罕的问题,他总是能够发觉孩子们心底的秘密,并且尊重他们的各种奇思异想,不会用大人的规矩框架去限制他们、约束他们,让他们感到闷闷不乐。”

——台湾儿童文学家余治莹

“伯宁罕创作的作品并不仅仅把读者群限定为儿童,而是试图扩展到各年龄层的读者。他用心搭配文图,始终让其作品保持精练而不幼稚。他通过图画书表达对世界的观点,这让他的作品确实让成人也有会心与深省之处。”

——艺术工作者宋珮

“伯宁罕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当之无愧的大师声誉,不仅仅是由于多项大奖光环的环绕,更因为他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小朋友乃至成人读者的喜爱。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经出版就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启发推荐


一个晴朗的午后,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可爱的女儿到海边野餐。夜幕低垂,一家人收好包袱,踏上归途。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桥段来到英国画家约翰.伯宁罕笔下,马上成了一本独特而精彩的绘本。

绘本的名字叫《莎莉,离水远一点》,是伯宁罕的代表作之一。许多绘本研究者对于此书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其独特的图文关系更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中国儿童文学学者彭懿在其重要著作《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讲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时,就将《莎莉,离水远一点》作为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此书的图文关系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故事从正文第一页展开。莎莉一家三口带着野餐用具,来到蓝天白云的海边。妈妈说:“莎莉,水太凉了,肯定不能游泳。”翻至下一个跨页,左页是爸爸妈妈将手上的东西放下,摊开沙滩椅;右页是莎莉望着茫茫大海的背影,在诡异的绿色天空下显得孤独寂寞。莎莉前方还有一只狗、一只鸟和一艘小船,似乎暗示着故事接下来的发展。

接着,整本书都是以这样一种“左一图,右一图”的方式呈现。每一幅跨页的左图都画着爸爸妈妈的活动:躺在椅上、织布、抽烟、看报纸、喝茶、睡觉……整本书的文字都是妈妈的喋喋不休:“要小心你漂亮的新鞋,不要踩到脏东西。”“不要摸那只狗。”“扔石头要看清楚地方,别打着人。”在整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可说是一成不变而处于一种静态之中。画家以淡淡的色调画出左页的图,透出一种毫不起眼的沉闷与无聊。再看看爸爸妈妈的活动,这些事不都是能在家中进行的吗?何必千里迢迢来到碧海蓝天的海边做呢?

莎莉呢?莎莉在做什么?相对于跨页左图的死气沉沉,右页的图则显得精彩纷呈,动感十足。正当爸妈坐在刚摆好的沙滩椅上,为无趣的午后掀开序幕之际,右图告诉我们,莎莉早已带着小狗和小鸟坐上小舟,往海上一艘战舰乘风破浪而去!接着,左图的妈妈开始织布,爸爸开始翻阅报章,这时莎莉的小舟早已抵达战舰之前,原来是一艘海盗船!船上凶神恶煞的海盗挥舞着长剑,预告着一场精彩绝伦的打斗。与左图单调的色彩与毫无变化的构图相比,一系列的右图可说是五彩缤纷,用色浓烈奔放,沁出一股狂野不羁的味道。此外,每一幅图也都充满动感,让人深深感受莎莉的无限活力。

爸爸继续在无趣中自得其乐,妈妈还在没完没了地唠叨,莎莉与小狗小鸟却已跃上战舰,制伏海盗并夺得藏宝图,往未知的宝藏进发了。登陆无人岛,勇夺宝藏,莎莉在月光下头戴皇冠摇桨而归。这时,妈妈又说话了,“天啊!都几点了。我们不赶快走的话,回到家就太晚了。”翻至最后一页,莎莉重新出现在左页,拖着妈妈的手,一家人踏上了归途。

莎莉真的展开了紧张刺激的奇幻旅程吗?是,亦不是。莎莉的躯体依旧待在现实世界,忍受着妈妈无止境的唠叨,可她的精神早已插上想象的翅膀,随小狗与小鸟潜入了色彩缤纷、惊险刺激的梦幻天地。画家约翰.伯宁罕展现惊人的创意与艺术表现力,以两种不同的画法分别画出了书本的左页与右页,划分故事中的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并区分出大人与孩子的两个不同视角,使绘本有了无限张力与咀嚼空间。

本来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海边野餐记,伯宁罕却敏感地察觉到其中的成人世界与儿童天地,进而创作了这样一本书来解放儿童。正如台湾儿童文学家余治莹所言,“孩子们在伯宁罕的图画书里也总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这里,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地展开无限想象,可以无忧无虑地开怀大笑。”这本《莎莉,离水远一点》赋予了不被成人了解的儿童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中国儿童文学家朱自强曾经说过,“儿童文学是解放儿童的文学,是教育成人的文学。”我想,《莎莉,离水远一点》正是属于这样的绘本。儿童读此书,会在莎莉的想象天地中自由翱翔;成人读此书,则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回忆自己的童年,然后反省自己与儿童的相处方式。

一位中国网友在一篇文章中这么写道,“在众多绘本中,有些我欣赏它们的绘画风格,有些我研究它们的结构编排。而买《莎莉,离水远一点》这本故事书,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儿童是一种生命,他们和我们不一样。”

掩卷之后,我也在提醒自己。



书名:《莎莉,离水远一点》
作者:【英】约翰.伯宁罕

翻译:宋珮

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