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3, 2011

第二届儿童阅读营:反思篇(五)





有关“分数晋级制度”的思考


  阅读营内所进行的“分数晋级制度”,灵感其实来自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里提到的“奖励阅读计划”。阅读营结束后,我又重新翻阅了这本书。有了实践经验,对书中许多内容看得更仔细,体会也更深了。其实,我们在阅读营中发现的问题,很多也出现在美国,而崔利斯也做出了回应。我想,读一读崔利斯的说法,对我们会有所启发。下边,我将转载《朗读手册》中,提到“奖励阅读计划”的部分,篇幅有点长,但很值得看。



(下文摘自吉姆·崔利斯著,沙永玲、麦奇美、麦倩宜译《朗读手册》,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页152~160.)


那些计算机化的“奖励阅读计划”好吗?


  20年前《朗读手册》刚出版时,“计算机奖励阅读计划”的构想听起来简直像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如今该计划已成为时下教育界人士和家长们辩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孩子们到底是为了“内在的”奖励(书本的乐趣)而阅读,还是为了“外在的”奖励——奖品或奖赏(分数)的诱因而阅读?

  计算机奖励阅读计划主要有两个产品,“进步读书人”(Accelerated Reader)和“阅读计点”(Reading Counts),其运作方式如下:学校的图书馆备有一系列受欢迎的传统童书,每一本都按其难易程度分级计点(越难的书点数越高)。随书附一张机读卡,学生看完书后,需回答卡上所列的问题,通过电脑测验后,便可获得点数,累计点数可换取奖品,如学校的T恤衫、某些特权,或当地企业捐赠的奖品。这两个产品都大力推崇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续默读)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要求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尽管“进步读书人”和“阅读计点”已将其范围扩大,超越了“奖励”,包含大量的学生管理与评估工具,但最引人注目及引起争议的还是奖励性计点方式。

  大部分学生及学校对着两个产品均表示极度的肯定,但家长、老师及图书馆馆员却偶有意见分歧的情况。我们先来看看我在全美各地遇见的正面响应:

  • 奖励结果促使学生阅读各种程度图书的数量明显增加。
  • 学生往往会选择程度较深的书,以获取更多点数。
  • 由于使用及需求量的增加,图书馆内的藏书更多,更新更快。
  • 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一致同意,有必要增加图书馆馆员。
  • 更多学校选用SSR/DEAR时间让学生阅读。
  • 学生因为阅读时间及精力的增加,发现了他们喜爱的作家。
  • 计算机测验颇能正确评估出学生是否读过某本书(和容易蒙混过关的读书报告相反)。
  • 由于阅读时间增加及有一个接触印刷品的环境,学生阅读的成绩进步了。

  在讨论负面的影响前,我先提供正面的信息。有教育界人士告诉我,如果学校和老师做法正确,就根本不需要上述奖励。这绝对是正确的!有些地方即使不用计算机奖励计划,依然能达到前面提到的多个效果。这些地方都具备一流的学校与教室图书馆,老师们朗读给学生听,和他们讨论图书,每天的课程中都有 SSR/DEAR时间,以此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他们用这些方式省下计算机测验的经费,用于购买大量图书,丰富图书馆藏书。

  可惜这样的例子并不多,阅读测验分数低的地方,老师往往对儿童文学所知极有限,图书馆的藏书也少得可怜,反复练习取代了SSR/DEAR时间。

  而且,正如珍•雷伯曼(Jan Lieberman)2000年1月发现的那样,有些老师甚至很少看书。2000年1月正是《哈利•波特》热销的巅峰时期,当时该系列前3本书创下20世纪畅销书销售记录,并荣登《纽约时报》及《伦敦泰晤士报》畅销书榜榜首。雷伯曼在加州教授儿童文学多年,并在图书馆任职,她在一个享有盛誉的读书会以召开前,举行了一场会前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老师大多需要自行负担费用,并牺牲一个周末假期,因此可以说他们都是内心热爱教育的人士。

  雷伯曼女士高举着一本《哈利•波特》问在场的老师:“在座的有多少人看过至少一本《哈利•波特》?”令她惊讶的是,在场的42位老师及学校图书馆馆员中,只有两个人举了手。因此,电脑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提出的问题,或许有些机械化,但起码电脑“读过”那本书;而42位老师中的40位却根本问不出有关《哈利 •波特》的任何问题,因为他们连看都没看过这本书。

  一位老师回应上述情况,写了一张字条给我:“我是没看过《哈利•波特》的老师中的一个。我一生热爱阅读,但却没有兴趣看这个系列的书,因为我不太喜欢这类故事。不过我为教室图书馆买了好几套。”这位老师也大力反对计算机奖励阅读计划,理由是它无法让老师和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但是你要怎么谈论你还没看过的书?你要如何响应孩子们对他们所看的书的讨论?

  每一位老师和图书馆馆员都应该阅读任何一本自有出版业以来,卖得最快的儿童小说——以便找出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自动自发看完厚达400页的书的动机。如果你不了解学生喜欢的书,又如何向他们推荐其他可能会受欢迎的书?



计算机奖励阅读计划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在此提出几个严重的缺点,不过大部分缺点并非出自计划本身。所有计划都难免被滥用,就像宗教有时也不免遭到各种“虔诚信徒”的误用与滥用一样。难道我们会因此而禁绝所有的宗教?不是的,但这的确意味着信徒们应提高警惕。

  尽管之前我听到计算机奖励阅读计划的优点比缺点多上10倍,但我还是要列出以下几个重大缺点:

  • 一些老师和图书馆馆员不再读童书及青少年书籍给孩子听,因为电脑会代他们向学生发问。
  • 班上讨论图书的次数减少了,因为讨论会泄露测验答案,而电脑测验的分数是最重要的。
  • 学生选书的范围变窄了,仅限于计算机奖励计划所开列的书单(可获得点数)。
  • 某些学校会把“点数”列入成绩考核或班级竞赛项目,因此有的学生会刻意选读超过其阅读程度的书,最后却饱受挫折。
  • 虽然电脑奖励阅读计划不鼓励学校把点数纳入学生的成绩,但有些学校还是会这么做,因而丧失了该计划“自发性”的特色。
  • 老师利用点数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借此减轻25%的工作量。
  • 某些强制施行该计划,且将点数列入成绩的学校,甚至会将全班的总点数列为老师年度考核的项目。

  再好、再健全的理念,都会受到各种不同方式的扭曲。学校里的点数竞赛运动便是最佳的例子。有些地区监督良好,使该制度还有发展前景,但其他地区却演变为 “置身事外”的状况。社区在购买计算机奖励阅读计划之前,应事先了解其运作方式的陷阱。我有位教授朋友,是国内备受推崇的儿童文学专家,他提出一个事例,足以显示泰国重视点数所造成的危害:

  “一位学生的母亲很烦恼地打电话给我,跟我说她女儿所在学校的阅读计划只有这种计算机奖励阅读计划。她读四年级的女儿天资聪颖,一心想得到老师的喜欢,便问老师,看什么样的书得到的点数最高,结果老师要她看《飘》。于是她话了很多时间研读这本书,最后却未能通过计算机测验。与此同时,她的朋友都选读许多容易读的小书,获得了足够多的点数。结果她女儿那学期的阅读课成绩很差(因为点数直接影响成绩),于是认为‘易读的小书’比‘难读的大书’要好。”

  问题出在哪里呢?当然不是出在计算机计划上。是谁把《飘》那种程度的书列入小学四年级书单的?是谁鼓励孩子读这本书的?为什么其他孩子能不受点数制度的伤害,偏偏那孩子却受到伤害?是她自己还是家人的好胜心促使她读那本书?还是她纯粹出于一片天真才会选读《飘》?

  如何运用制度将决定其有益还是有害。老师或图书馆馆员没有事先提醒那孩子,孩子的母亲直到事情发生后才介入,我觉得这才是关键所在。

  正如我的教授朋友所说的:“我认为某些图书馆馆员及老师没有承担起为学生选书的责任,而是把责任推给计算机计划。这是相当危险的做法!”

  任何地区在投注宝贵的资金推行这类计划之前,一定要先确定目标:是诱导孩子看更多的书,还是建立另一套评分制度?抑或是将它当成对付班级、老师甚至校长的武器?



根据点数来评定成绩有什么不对?


  将计算机奖励阅读计划及学生的点数纳入评分标准的缺点,在于这么做会使学生阅读的范围变窄。或许贝茜•巴尔斯(儿童文学奖)只有一本书被列入书单,但学生因为很喜欢那本书,而想再读她写的其他书。如果计算机计划存在的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看更多的书,接触更多不认识的作家,那现在正是时候。但如果评分制度限制孩子只看能获得点数的书,他们选择的范围就小了。这么一来,他们就无法为发掘有价值的事物或为乐趣而读书了。自由选择与自动自发有多重要?只需要问问那些经常逛书店、图书馆,甚至爱浏览餐馆菜单的人就会知道,阅读一般的乐趣在于探索、一时兴起的自由选择与行动,以及随心所欲地逛着看一排排书架,或看着一列列佳肴美馔,不亦快哉。

  总之,我喜欢这种奖励计划,让喜欢挑战的孩子自己进行选择。但如果强制规定他们,就不会有收获。

  有证据显示,奖励计划在成绩不高或读书风气不佳的地区和学校成效最大;但在较富裕且成绩好的地区,点数制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新英格兰地区某个最富裕社区实行计算机奖励计划,一位媒体专家观察后指出:“这项计划给我带来最大问题是,每当我和学生讨论图书时,他们最先提出的问题总是:‘这本书值多少点?’他们根本不愿去读得不到点数的书!”

  部分原因是否在于:成绩与点数变得比培养出终身阅读者的最高目标还重要?如果奖励品的价值太高(竞争极其激烈的社区往往会这么做),当然会遮盖住原本的目标。

  提起这点,我便想起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巨人橄榄球队。该队以优秀的防守而著称,山姆•赫夫、安迪•鲁巴斯提里和吉姆•凯卡维奇是防守大将。这几位球员拦截对方四分卫擒抱的功夫一流,甚至引发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NFL)对擒抱术的关注。巨人队为什么会突然热衷于擒抱战术呢?

  鲁巴斯提里解释,有一天球队老板向防守球员提出,擒抱住对手一名四分卫就发5美元奖金。对当时年薪3万美元(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相当低)的明星球员而言,区区5美元还不够他们每周捐给慈善组织的呢。重要的是,他们的杰出表现会获得球队老板正式的认可,这种认可极其重要。

  但如果把5美元奖金提高到1000美元,反而很容易使球员分心,破坏团队合作。(任何熟悉今日职业运动员的人都会说,明星运动员的高薪及奖励条款严重破坏了许多球队的团队合作。)同样,社区如果过于强调奖励的重要,也会分散学生能够的注意力。



研究人员对使用“奖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看法?


  相关研究有不同的发现,但广受敬重的教育界人士艾菲•寇恩非常反对奖励方式,他在其著作《被奖励惩罚》(Published by Rewards)中提出了有力的证据。但当然也有人反对他的意见。

  美国全国阅读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Reading Research Center)同意寇恩的观点,并发现“内在自发的动机”可强化学生与阅读之间的长期关系,而“外在附带的动机”却只能产生短期的正面功效,学生与阅读之间的关系终将转为负面。换言之,纯粹为了享受乐趣而读《雷梦拉》系列,读者与书之间能建立起长期的正面关系;反之,如果为了点数而读《雷梦拉》,起初的确可以产生正面的效应,但只会持续很短的时间——顶多是点数有效的时间。

  除我之外,是否还有人看出这项发现里的漏洞?首先,它暗示《雷梦拉》没有好到可以克服点数的影响力,即它本身没有产生让小读者们继续看完这一系列其他集的吸引力。如果《雷梦拉》能够吸引具有内在动机的读者,为什么不能吸引具有外在动机的读者?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设法让学生去看这些书,否则说什么都起不了作用。

  反对派的理论有更大的漏洞:如果纯粹的内在动机如此成功,那么这些年来它在哪里?在奖励计划出现前,是什么在运作?如果60%的学生无法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也没读多少书,那么内在动机究竟有多大作用?

  有足够多的例证显示孩子不喜欢阅读,至少觉得看书很无趣。他们尚未发现书本本身的“奖励”。如果他们只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你可以解释这是因为孩子缺乏耐心。但许多孩子已是中学生——他们已经经历了7年至12年的“内在动机”,可是那却不管用。那些“已作古的作家和诗人”无法使他们变成终身喜爱阅读的人。或许学生,无论一年级还是九年级的学生,为了得到点数而读书,最终还是能被培养出优秀的阅读能力,进而发现阅读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可能会引发内在的动机。

  没错,的确有若干学校或教室里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及丰富的图书,可惜这些知识例外,而非普遍的情况。因为并不是每位老师都热衷于读书,并鼓励学生读书,何况也不是每所学校都有SSR课程,及良好的学校或教室图书室,因此奖励阅读计划值得尝试。



奖励阅读计划不就是“贿赂”吗?


  人们因学生为得到点数而非追求乐趣而读书一事愤慨不已,但这却是错误的担忧。如果你探究人类阅读的理由,会发现答案包括了金钱、竞争、成绩、学位、逃避、好奇、打发时间、追求乐趣及丰富精神层面等等——要视某人在某一天的情况而定。

  我会阅读许多书和文章,只是因为它们和我的工作有关;这许多书都很枯燥乏味,但身为教育工作者及作家,我读这些书是为了跟上专业水准。这会不会被视为为了金钱而读书呢?希望我的医生们也能多读专业书籍。大学生在校内阅读,大部分不是出于内在自发的动机——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这和为了点数而读书又有多大的不同呢?

  如果大人可以享用经常飞机累积的点数优惠,那孩子们为何不能累积他们的阅读点数?再说了,读书报告不正是点数计划的原形吗?

  我们可以说,奖励阅读计划的点数,与观众给予音乐家和艺术家的掌声,是相当类似的。尖酸的人称之为贿赂,乐观的人称之为鼓励。

  我最喜爱的奖励故事是关于小奥维尔和他奶奶的故事。人们或许以为小奥维尔的爷爷——规模庞大的舍温•威廉斯漆业集团创始人及总裁,是对这孩子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其实却不然。他的奶奶给他5美元——相当于今天的80美元,“贿赂”他学习阅读。奥维尔最后的成功基于一个可分为两步的模式,第一步是外在的诱因 ——5美元的奖金,这引导他走向第二步——内在动机的奖励——他开始阅读桑顿•伯吉斯(Thornton W.Burgess)的书,从中找到乐趣。伯吉斯是上个世纪初最早(也最常被蔑视、指责)的系列故事作家之一。阅读使奥维尔•普雷斯科特(Orville Prescott)远离制造油漆的家族企业,最后将他带入《纽约时报》,担任该报文学评论员将近25年之久。他经常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与奶奶那5美元的“贿赂”,那是推动他进入文学领域的启蒙力量。

  如果你觉得奥维尔•普雷斯科特和他奶奶的故事美好得不太真实,那你一定更不会相信下一个“贿赂”故事。沃尔特和南希•贝赫伦夫妇卖掉他们经营的三家汽车旅馆,退休后搬到俄勒冈州海岸附近的林肯郡,那时他们听说当地郡立小学的经费被缩减,于是想出力帮忙。跟其他地方的情况一样,阅读是最大的问题,而塔夫特小学更是这个问题的代表例子。该校490名学生中,75%的学生吃的是减价或免费供应的午餐,学生经常无故旷课,而且阅读成绩极差。

  大约在同时,当时的国会议长纽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正宣扬给孩子的阅读“付费”的好处。这吸引了沃尔特•贝赫仑的注意,他9岁便移民美国,在布鲁克林贫民区长大,从不曾忘记金钱的驱动力。他听塔夫特小学校长大卫•费尔普斯说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困难,因为许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家里人根本不重视读书,这是贝赫仑反问了一句:“如果我们付钱让他们阅读呢?”

  费尔普斯有些畏缩地回答:“那你会遭到许多批评。”

  “我不在乎。这么做有效吗?”贝赫仑问。费尔普斯愿意试试,于是贝赫仑捐款25000美元给该郡4所小学作为这项计划的经费。这项计划的关键部分在于学生家长的参与,于是他们便开会向家长说明计划的内容与其重要性。幸运的是,家长们都喜欢这项计划。他们便决定,幼儿园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看或听一本30页的书便可得到两美元奖金(家长们必须签署一张证明表格),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看1小时的书可的到两美元,还要写一篇简短的内容摘要(同样须经家长签名)。

  这项计划在1996年底短期试行后边正式实施,一直到2000年仍顺利进行。费尔普斯校长告诉我:“这真为家长的参与点亮了一盏明灯,许多以前不参与学校教学的家长,忽然意识到了阅读对学校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反应也很热烈,校方不得不设定奖金金额上限,并多次削减金额,从每个月的上限50美元,减至 30美元,再减至15美元,因为许多孩子拼命读了许多书。学校每月都举行读书会,公布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姓名,但不公布学生获得的奖金金额。费尔普斯说: “在这方面我们尽量低调处理。”

  这个地区展开上述读书奖金计划后,大约63%的三年级学生通过了俄勒冈州的阅读程度鉴定考试,四年后,通过考试的学生增至87%。


(*以上的摘录都是我从《朗读手册》中,逐字用键盘敲出的,希望各位能细心阅读。)



  “奖励阅读计划”在美国推行时已颇具争议,惹来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所以,各位工委对“分数晋级制度”有所质疑与批判是非常正常的。阅读营能够做出这样的尝试,让大家从实践中深入思考,我想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对于“奖励阅读计划”,我想说的差不多都已被崔利斯所道尽,大家阅读过上边的贴文即可知道我的立场。然而我还是要强调,在这个问题上,更有价值的不在立场的选择,而是思考与辨析的过程。大家阅读了资料后,不妨站在崔利斯的角度想想,甚至可以站在对立面尝试批判这项计划。我想,这个思辨的过程会很有意思。


后话:

  前天驱车经过中学时常去的网球场,思绪突然飘到中学生涯。依然记得,是初二那年,某个网球组织举办了一场中学时公开赛,奖品是一个球拍背包和一套运动装。那时的我刚初识网球运动,还称不上热衷。

  见有比赛,几个球友便兴致勃勃,在赛前一周的每天傍晚竟相约练球。比赛中,我们都早早出局,成绩最好的只晋级至半决赛。比赛结束后,那股网球的劲儿似乎没有弱化的趋势,反而越发膨胀起来。几个朋友仍然每隔几天就三五成群,在网球场上切磋球艺。不为比赛,只为网球其中的乐趣。

  如今回想起来,若非那公开赛,我想我们那股劲儿不知该从何聚起,也不知是否有聚起的因缘。一开始吸引我们的是比赛,但之后却是网球本身。将想法延伸开来,校内诸如象棋比赛、歌唱比赛、海报设计比赛、篮球赛、羽球赛等等,不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吗?多少人就因为如此微小的契机而改变了一生。

  在想,儿童阅读营,不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吗?“分数晋级制度”对于孩子来说,不就是一项好玩的游戏而已,不是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