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 2011

第二届儿童阅读营:反思篇(三)





  有关第二届儿童阅读营的报导,我想应该也差不多了。《悦读日报》中的营员反馈、工委们的观察笔记与反思、营员阅读量、营员读后感、营员在成果发表会上的表现、营员在最后分享的谈话……我想,种种资料已大略勾画出第二届儿童阅读营所取得的实际成果。营会结束后,工委们提出了尖锐的观点,提供了极大的思考空间。我很赞许芷芊对此写下的一段话:

  “在这个营,我发现到了什么是有素质的工委,什么是有素质的未来教师,什么是有素质的在职老师,他们的实力让我非常非常佩服。他们不是看到大家开开心心的来到这,开开心心的回家就认为这营是成功的,他们看的是这营的目标或目的有没有达成,不是要表面的,而是要内在的。他们最在乎小朋友来这营是否有了解到阅读的乐趣,阅读的真谛等。”

  尽管对部分提出的观点有意见,但我绝对相信这是一个成熟团队的表现。大家的眼光都看向未来,都试图在当下的一片欢笑中探索背后的暗涌,目的无他,只是想让儿童阅读营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素质!每一种观点都能激发不一样的思考,每一种异见都能成为反思的契机。无论褒贬,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见解,我都珍惜。

  营会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希望能将整个阅读营所反映的现象做一整理与分析,既给予此届阅读营一个合理的评价,也对未来的方向更加明确。沉淀了几天后,总算是有了一丝头绪。下边,我将针对此营会出现的一些现象以及工委们的争议点,提出看法,请大家多多指教。



有关“培养阅读兴趣”的思考


  大家都认同,第二届儿童阅读营首要宗旨,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对此,大家似乎都很理解,也很有共识。但是,究竟“培养阅读兴趣”是什么意思呢?还没“培养”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所谓“阅读兴趣”到底是什么?其具体表现又有哪些呢?

  在我看来,“阅读兴趣”是一个人对“阅读”这一活动所表现的热情与渴望。那么,多大的热情与渴望才能称得上拥有“阅读兴趣”呢?让我们先问一问自己,我们喜欢阅读吗?若答案是喜欢,那这份“喜欢”是否适用于任何一种书籍上呢?此外,我们一天花多少时间在阅读上呢?会很多吗?除了阅读,我们是否也在看连续剧、看电视节目、上网、打电动呢?

  其实,我想说的是,仅仅凭一个人是否能拿起任何一本书阅读,一天花多少时间阅读,以及阅读在其生活中是否占据首要位置,其实并不能准确反映他拥有“阅读兴趣”与否。“阅读兴趣”也有程度之分,一些人是偶尔喜欢读读书,一些人则是不可一日无书,两者皆拥有一定的阅读兴趣。从最低限度上讲,“阅读兴趣”应该表现为对书本不觉得反感抗拒,乐于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活动。只要办到以上两点,我觉得都能称得上拥有“阅读兴趣”。

  营会期间,好些工委们都心有疑虑,常见的烦恼如下:
  一、 阅读营没电视没电脑,营员整天的活动大概就是吃饭、读书、睡觉,自然能够阅读。回到家后,他们是否还能继续阅读呢?
  二、 营员在阅读营无事可做,再加上电子媒体缺席,他们所显现的阅读热情是否是假象呢?
  三、 阅读营的成功不在于营员有多喜爱这个营会,而在于他们在回到家后还继续保持阅读的热情。

  谈着谈着,有感于电子视听媒体的强大威力,大家会日益消极,进而怀疑起阅读营是否螳臂挡车、杯水车薪。我感觉到大家似乎还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营员回到家后能够舍电视电脑而择良书为伴,阅读营才算成功,才算有效果。对此奢望,我很不以为然。大家不妨关注工委之一的玉婷写下的反思:

  “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在这两年一直持续推广,我发觉我从爱上阅读绘本,介绍绘本,开始渐渐地喜欢阅读‘好书’。虽然这兴趣并非很浓厚,但这毕竟得慢慢培养。”   

  “我觉得很幸运,因为我有机会接触到好书(虽然不是儿童时期)。没有这么好的因缘,也许我不会知道翻书的感觉可以是那么美好。因此,我想把这些书推向现在的儿童,让他们有愉快的童年阅读时光。”

  玉婷从一个不爱看书的人,慢慢爱上阅读绘本,然后开始渐渐喜欢阅读其他书本,这个过程用了两年(甚至更长),而且这兴趣还“并非很浓厚”。玉婷用了两年都还只是“并非很浓厚”,而今我们竟盼望着4天的营会来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这岂非强人所难?再说,各位参与了8天阅读生活的工委回到家,是否就真的舍电脑而择图书了?我就没办法做到。那么,是阅读营毫无影响吗?当然不是的,相信大家都对阅读更有兴趣了。嘉辉就说,“若非来到这营,也许我不会有想阅读的心。”改变在发生,只是大家要求过高而没有留意到吧了。

  我觉得大家也应该留意上边引述玉婷的第二段话,“我觉得很幸运,因为我有机会接触到好书(虽然不是儿童时期)。没有这么好的因缘,也许我不会知道翻书的感觉可以是那么美好。”是什么让玉婷开始爱上阅读?是书本,是好书,是与好书相遇的因缘,是一次次愉快的翻阅经验。我不晓得,玉婷也许是因为某些原因而去阅读那些“好书”,可能是为了备课,可能是朋友介绍,可能是无聊时翻过,但终究是遇上了,终究是相会了。不管为什么原因而翻开,好书总有独特的魅力让你感动,让你喜悦,让你沉浸其中,我是这么相信的。

  因此,在我看来,“培养阅读兴趣”最基本的工作,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提供平台、制造机会,让读者能够遇见触动他的“心头书”。这不正是儿童阅读营所追求的方向吗?唯有在书海中沉浸,才有希望寻得与自己起共鸣的书,也才能“知道翻书的感觉可以是那么美好”,阅读营就是这样的一片书海。

  当然,上述所说只是“基础”,是由“量”打造的阅读基础。我们自然不能仅仅让自己满足于“让儿童广泛涉猎图书”的层次。有了“量”的基础,我们也该引领儿童在“质”的部分向上攀登。何谓“质”的部分?其实就是对于一本书的赏析与评鉴,把书读透,把书读进心里,把书读进人生。若能做到这个部分,儿童就更能感受阅读的深层魅力,在阅读路上也能走得更远。然而,这个部分是需要引导的,涉及的层面也比较专业细致。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项“引领”的任务。因此,我选择不把“质”的部分列入第二届儿童阅读营的范畴。

  这一届儿童阅读营的“培养阅读兴趣”,其实还是着重于制造机会与平台,让孩子与好书相遇,让好书的魅力感染孩子。我选择相信好书的力量,也相信“量”的积累终会带来“质”的改变。从营员的反馈来看,绝大多数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书,并且能够享受阅读的过程,也表示下一届还想参加。试想想,一个完全以阅读为轴心的营会,一个每天有长达6至7小时自由阅读时间的营会,竟能大受欢迎,大家难道不感到震惊吗?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此届儿童阅读营还是达标的。

  阅读毕竟是一条漫长之路,效果不会在当下展露,但未来会看到的。说这番话,绝对不是在自我安慰。说这番话之际,我的心是踏实的,因着营员在营会中的表现,也因着自己对于好书的信心。这一种踏实,虽无科学数据可印证,却是那么的真实可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