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4, 2009

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教育——读《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讲演录》




2007年“儿童文学研习营”开始,“朱自强”这个名字便深深烙在我心上,伴随着那憨厚、踏实、谦虚的身影,还有一颗永远年轻的赤子之心。我开始找他的书来读,先是《小学语文文学教育》,然后是《快乐语文读本》,接下来是《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概论》,还有这本《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讲演录》。渐渐的,“朱自强”成了我心目中的“品质保证”,只要是朱老师的书,我会毫不犹豫买下,然后一页一页,漫游其中……


有别于朱自强老师的儿童文学学术著作,此书的主要内容正如书名所示,围绕“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教育”两大主题。“小学语文教育”的部分收录的是朱老师在各地会议上所做有关“小学语文教育”的七篇演讲稿;“儿童教育”的部分收录的是根据朱老师于2004年底应山东教育电视台之邀,为“教育时话”节目所做的儿童教育系列讲座整理出的文章。除此之外,两大主题后边还附上了一篇马来西亚教育学者汤嵋厢对朱老师的专访。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的资源和方法


朱自强老师投身儿童文学研究已有二十八年,研究与思考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却只是近十年的事。我想可以这么说,朱老师主要以其深厚的儿童文学学养为基础,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思考。据朱老师所言,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儿童文学中有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中有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学者涉足“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在国际上还算普遍。比如日本,朱老师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鸟越信先生就是其中佼佼者。但这种情况在中国却是凤毛麟角,朱老师为其中执牛耳者。


在书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部分,朱老师以其广阔的儿童文学世界观,大力批判了中国两岸三地的小学语文教材,并以实际例子一一点出教材之不足,例子清晰具体,批评掷地有声,可谓针针见血。其中批判力道最大的要数以“生字生词”为教材编选重点的“自下而上”的文章观。何谓“自下而上”?“就是文章是由字,然后由词来组成的。先有字,再有词,然后有句子,有了句子再有段落,然后再有篇章,是这样一种文章的观念。”然后语文教学变成什么呢?“就是字、词、句、章,或者字、词、句、段这么训练孩子。先学字,然后学词。”在我看来,这就有点类似我国过于重视“生字新词”的情况。


朱老师不认同“自下而上”的文章观。他认为,文章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任何好文章,它的产生都不是先有字,然后到词,由词再产生句子,再成段落,而是有一个立意很高的思想在,或者一个情感在,或者一个境界、一个意境在,哪怕在文章写作之初,它还很朦胧、很模糊,但是也一定有它存在……在它的统摄之下,我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来完成一篇文章……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文章观,就会质疑强调学习孤立的知识,强调孤立地学生字生词,质疑它的科学性和重要性。”文章观的不同,决定了文本解读的角度、教学的策略以及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朱老师这段强而有力的说明,让我拍案叫绝之余,也激发了一些对于“文章观”的思考


凭着深厚的儿童文学学养,并仔细分析了国际小学教育趋势后,朱自强老师提出了“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的资源和方法”的概念。朱老师确信,小学语文教育要改革,就必须“儿童文学化”,让儿童文学成为它的“资源”与“方法”。


以儿童文学为“资源”,意即从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筛选合适的篇章,作为语文教材。朱老师提出,优秀的语文教材必须具备三项条件:一、趣味性;二、艺术性;三、语文教育价值。在编选教材方面,我们可以先把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看待,找到符合以上三项条件,篇幅又合适的,便可全篇引入教材,不作任何修改。


以儿童文学为“方法”,意即“将人文性、整体性、趣味性、感性化、意义生成,这五个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语文教育的方法”。朱老师在书中举了许多课例来说明他的观点,说得入情入理,声声入耳。无奈碍于篇幅过长,不便在此赘述。此外,朱老师“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的资源和方法”概念的提出还谈到了教师的素养、课堂的设计等等。老师在书中也指出了一些实际方法,指点教师走近儿童文学,让小朋友学得更好。


激活潜在的灵性——论儿童教育


若说书本的上编是写给教育工作者看的,那此书的下编“儿童教育”的部分可以说是针对父母而写。朱自强老师除了是一位儿童文学学者,还是一位儿子的爸爸,一位妻子的丈夫。结合了自身经验以及研究所得,还有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启发,朱老师在书中与大家分享他对“儿童教育”的观点。若要以一句话概括,我会这么说,“爱心洋溢,智慧处处”。而这个“爱”是“大爱”,这个“智慧”是“大智慧”。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曾笑称,他和朱自强老师是当今中国离儿童文学本质最近的人。在我看来,朱自强老师真的离儿童很近,很近。他不以成人高高在上的身份俯视儿童,而是走近儿童心灵世界,贴近儿童文化,真正尊重儿童。朱老师认为,儿童不是一张任人上色的白纸,而是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既然将儿童视为种子,教育就是“被动的,它是引导式的,而不是强制的,不是命令式的,也不是纪律式的。”教育就像一个农人面对一颗种子,只是用合适的条件把它内部的生命力激活出来。


朱老师在书中提出了几个很重要的观点:让孩子的心灵去闲逛;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家庭以“亲情”而非“恩情”来维系;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才是幸福等等。读到这里,不少读者也许会认为,“说得容易,做就难咯!”正因如此,朱自强老师才更叫人敬佩!他不仅仅用嘴巴呼喊,更身体力行,真正做到坐而言,立而行。


朱老师在书中提到儿子的成长过程。“到初二的时候,他就拒绝上学了,‘我要休学’,他跟我讲,‘我在学校里得不到学习的乐趣’。那我就跟他讲,你不上学之后做什么?他说不明白。后来,他自己摸索,他喜欢音乐,开始学音乐,学吉他,木吉他、电吉他、架子鼓等等,不断地做这些事情,自己拜师学艺。我就渐渐发现,在音乐世界里,他找到了他的自我的兴趣和发展的目标。我觉得,这个时候我再怎么强迫他都没有用,我只能尊重他这种自主的选择。他这种选择就像我以前讲的,遵循的是我不论做什么,只要快乐就好,我做一件事,我的身心尤其我的精神要得到快乐这样一种人生观。”


在儿子无心向学的时候,朱老师的妻子很紧张,说:“你朱教授自己的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你还有脸当教授啊?”朱老师当时也确实有些担忧,那段时间就逼儿子学习,结果那段时间他们家非常不愉快,而且儿子的眼光非常暗淡。幸好,朱老师很快就想通了,用他的话说,是“改邪归正”。他说,“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天分,我心里知道我的孩子是努力向上的一个孩子,这一点我是相信的。这样一个孩子,他找到喜欢的东西,努力去做了,做到什么程度是天意,人不能和天意对抗,就像教育不能和天性对抗一样。”读到这里,我都差点落泪了。这难道不是对孩子的“大爱”,不是人生的“大智慧”吗?


朱自强老师就是这般我手写我心,我口述我心,成就了这本《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讲演录》。我想,这是一本集理论高度与真挚情感于一身的好书,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关心教育的朋友慢慢品读,细细玩味。


朱自强老师在自序的最后写道,“尽管上述演讲文章论及了小学语文教育、儿童教育的一些重要问题,但是,因为演讲大多面对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这样的大众听众,以及采用了即兴的口语表达形式,所以自然难以对问题做更为缜密、深入的思考和论证。我希望今后能以另一种研究形式,将这本讲演文集提出的问题延续、深化下去。”


朱老师,我期待着您的著作。







书名:《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讲演录》

作者:朱自强

出版:长春出版社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