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3, 2014

【每日简评】2014.9.12(生活小插曲)


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
主题:生活小插曲
标题:教材的品质重要吗?

  受邀到麻坡培华独中,给四年级学生上了一堂公开课——《马来婚礼》。这次的课程也采用“同课异构”,另一位执教同一篇课文的是来自当地的刘安琪老师。
    
  听老黄说,根据收回的反馈单,好些出席的老师认为教材并不足以限制教师与教学。有老师留言:教材不好,老师也可以把它修改成适当的教材。对此,我不认同。
    
  坦率地说,能驾驭教材、吃透教材的教师已经不多,能超越教材的更是凤毛麟角。更多时候,我们都在按表操课、照本宣科。教材怎么写,我们就怎么教。举个例子,上《马来婚礼》,多少教师能胜任“引领者”的角色,引入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向学生介绍《爱斯基摩人的生活》、《非洲的丛林学校》、《印第安人的故事》,协助他们打开视野,建立世界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师素质普遍不是太高的基础上,教材显得更加重要。教材无趣,教师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不过如此;教材优质,学生自己读着也能有所获益。再说,优质的教材不仅能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最低的阅读回报,往往也能点燃教师的热情,引爆课堂火花,使教学相长。
    
  初执教鞭的几年,我勤勤恳恳地教教材,亦步亦趋,安分守己,似乎也无不妥。可随着读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见了“班级读书会”、“主题阅读课”等另类教学,得了诸如《我的母语课》、《全阅读》等各类优质文本,我开始在课堂上讲述绘本,开始将整本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带进课堂。这才发现学生前所未有的闪亮目光,这才感受到课堂上激动人心的深刻思考。忘不了《毛毛》引领我们思考时间的意义,忘不了《不老泉》启发我们省思生命与死亡,忘不了《我是白痴》滋润我们内心的片刻。
    
  上了这些文学课,无论是我或学生,若有选择,都不愿再上教材里的课文。与这些优秀的作品相比,课文显得如此浅薄,如此不堪咀嚼,如此干瘪无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