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31, 2012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


  “假如人是精密的电脑,学习就等于电脑程式,老师就是电脑程式设计师。假如我们给老师一套正确的标准知识,那么只要按一下开关,小孩子就会学习了,一种有效率、不可能出错的学习。只要老师依照指示执行命令,好的学习结果就指日可待。完全不可能出错。保证不失败。只要学生和电脑一样就行了。但他们不是。电脑不需要动机就能做你要它做的事,但是孩子需要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Leonard Sax


  曾几何时,我对科学类图书完全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抗拒。常想,自己不过一名教师,又不是科学家,读这许多科学书干嘛?然而,接触过台湾洪兰教授后,方觉“科学”与“教育”实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多科学上的发现,不仅能激活教育思维,更可启迪教育智慧,让我们避免因无知而铸成大错。

  近期阅读美国心理学家Leonard Sax的“养男育女三部曲”——《养男育女调不同》、《浮萍男孩》和《棉花糖女孩》,获益良多。其中,《浮萍男孩》里探讨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部分让我印象深刻,并引发了对当下教育情况的反思。

  作者提到,许多医生相信实证法。一个孩子出现某些ADHD的症状时,家长会把他交给心理医生,让医生诊断。在不确定孩子是否真的患上ADHD的情况下,医生会先开一些药物给孩子,用对药物的反应来肯定诊断。假如孩子服药后情况改善,那就表示孩子有ADHD。这样的实证法逻辑,曾经是美国医学的传统。乍看之下,似乎也很合理。然而,麻省理工学院(MIT)盖伯瑞利教授的研究成果否决了这一切!

  盖伯瑞利教授的团队找来两批儿童,一批有严重的ADHD,另一批完全正常。在取得父母的同意下,他们暂时停止给ADHD孩子服药,同时把很强的ADHD药剂给正常儿童吃。盖伯瑞利教授的团队在服药和停药期间测试这些儿童,看他们在有药、无药的情况下的学习情形。实验结果:ADHD药物增进正常儿童表现的程度,与它增进真正ADHD孩子的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尽管药物改善了孩子的表现,并不代表这个孩子患上ADHD。

  读到这里,您也许会问:“假如这种药物能够帮助孩子在班上表现好,又没什么伤害,为什么不给他吃呢?”许多研究都证实,刺激的药物(如治疗ADHD孩子的那些)会对大脑伏隔核造成永久性伤害,导致动物长大后失去动机。作者于书中这么写道:“许多男孩在服用这些药物时看起来都没事。这些父母亲所不知道的,医生也可能不知道的,是即使服用这些药的时间很短(一年或更短),还是可以造成人格的改变。一个本来很随和、外向、有冒险精神的男孩,会变得懒惰和易怒。”

  因为无知,我们因孩子一时的学习进度,牺牲了他们一辈子的学习动机。究其根源,似乎还在于我们看待教育的功利与急进之心。我不禁联想到当下的教育现场。

  因为要立竿见影,即刻遏制学生行为,我们选择了“高压”;因为要马上见效,迅速提升学业成绩,我们选择了“应试教育”。当学生行为在威权下渐渐循规蹈矩,当学生成绩在题海战术中节节攀升,我们沾沾自喜,自以为对症下药之际,事实上会不会是另一单“ADHD式”的误诊?

  我们是否正催着烈火,煮着三分钟即可出炉,却一点营养也没有的方便面?抑或是,我们正为了速成《葵花宝典》,而挥刀自宫?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19.7.2012

Monday, July 30, 2012

创意的火花,努力的果实



  天下无奇不有。“酷哥造型鸡腿”、“火冰龙蛋糕”、“海绵沙冰”、“螃蟹家庭套餐”、“马来童话餐”,这样的菜色,您大概闻所未闻吧?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名称,让您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悄悄告诉您,我有幸在短短两节的电脑课中,一次过品遍了以上美味佳肴,真令人回味无穷啊……

  印象深刻,首先上菜的是“翔龙餐馆”的两位老板——小希和小弘。小希亲切的笑容让人开心,小弘圆润的身形叫人开胃。两人一上场即端出招牌菜——“吃了就会飞翔的鸡翅膀”,画面感十足。这等鸡翅膀,问谁能抗拒?小希以幽默风趣的口才,热情洋溢地介绍着一道道菜肴,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一旁的小弘话较少,只微微浅笑,偶尔抓一抓头。

  兴许是“翔龙餐馆”做了个振奋人心的开场,接下来上阵的其他餐馆也不敢怠慢,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用尽一切心思推销各自的美食,誓要让在场的同学流满一地口水。

  “为什么要叫‘海绵沙冰’呢?”小翔微微皱起眉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跳进过大海吧?感觉是不是很冰冷呢?那么,海绵又是非常柔软的,对吧?冷冰冰、软绵绵,喝一口我们的沙冰,就是这种感觉。”我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一片汪洋,冰凉舒服,忍不住咽下一口口水。

  “我们的‘螃蟹家庭套餐’,是经过三天两夜的烹煮,色香味俱全。上桌时,连螃蟹壳都已经煮软,可以直接下肚了。螃蟹的所有精华,都在我们的套餐里头。”海鲜餐馆的老板小阳越说越起劲,一副螃蟹专家的模样。可其他餐饮界老板也非省油的灯,要让他们心服口服,不是件容易的事。

  “请问,如果用的螃蟹有大有小,你如何确保煮熟?如果小只的螃蟹熟了,大只的还未熟,顾客吃了拉肚子,你要如何交待?”牙尖嘴利的小希打算考一考海鲜餐馆老板的反应能力。

  小阳眼将食指放在唇边,珠子骨碌碌转了几圈,“我们用的是花蟹,壳比较软,所以保管煮熟。再说,螃蟹家庭套餐必须烹煮三天两夜,要品尝的顾客得先预订,我们保证一定不会让顾客泻肚子的。”

  “那么,你们如何确保螃蟹无腥味?”一旁的小澔不肯轻易放过小阳。

  “放心,我们会用姜来去除腥味。”小阳不慌不忙地回答。见这群小瓜的烹饪常识还真不赖,我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小瓜们的创意不仅表现在菜单上。小含和小晶就打着“主题餐馆”的旗帜,开了家“叮当餐馆”,里头的菜色都以《小叮当》里的人物命名,创意十足。平日沉默寡言的小含难得开金口,表现虽不特别突出,但已难能可贵。其他小瓜也轮流登场,表现都让人眼前一亮。

  电脑课,除了教小瓜们如何应用excel来制作图表并进行演算,我让他们发挥创意,分组设计各自的菜单,然后呈现。看了大家的表现,这个决定还是正确的。从当初的怯场、不知该说什么、对着菜单跟着念,到如今的兴致勃勃、口若悬河,小瓜们屡败屡战,在我点评后都主动要求重来,前后三回,终于有了今日的出色表现。

  这堂课,我见着了创意的火花,感受了热情的温度,见证了努力后的成长。自己报告时,你们全心投入;他人报告时,你们安静倾听。这是尊重的表现,也是成熟的标志。小瓜们,我为你们骄傲。


Thursday, July 26, 2012

“不读会死”与“不讲会死”



  老实说,我不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虽然有人说,看到我在颠簸的巴士上读书;也有人说,见到我在隆隆的火车上读书;还有人说,瞄到我在热闹的百货公司凳子上读书。更有一些人说,与我碰面,谈没两句,迎来的一定是“最近读什么书?”

  坦白说,我真的不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我只是得了一种病——“不读会死”。此病本来也不算什么,顶多影响自己,不会祸及无辜。然而,随着所读之书越来越多,此病竟愈发严重,引发另一种可怕的病——“不讲会死”。

  “不讲会死”之可怕,非三言两语能道尽。每读完一本精彩非凡的书,你会有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恨不得马上找来听众,向他大力推荐。尝试想象:在你人有三急,正往厕所冲去的当儿,一只手搭上了你的右肩。你回过头,眼前的家伙手上紧紧捧着一本书,双眼射出兴奋的光芒,好像刚服了兴奋剂。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已开始口沫横飞,比手划脚地讲述那本书里的故事。不管你愿不愿意、感不感兴趣,他的口水已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撒满你脸。也许你已忍无可忍,眼看就要尿流满地,他依然热情不减,紧紧拉着你不放,继续那“精彩”的故事。

  我身边朋友不多,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得了这病,首先遭殃的自然是那群天真可爱的学生了。读完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我总会兴致勃勃,带着那书到班上大肆推销一番,非要大家也爱上那书不可。有时强忍冲动,铁了心不带书进班,可当聊到某话题,勾起我对某本书的回忆时,仍会不自觉口若悬河,天南地北,没完没了。待得回过神来,前头一排桌子已满是口水。

  害人害己也就罢了,没想到,这病还会传染!忘了是哪个早上,班上某个小瓜竟提议,要在周四的阅读课上介绍书。班上一下子热了起来,大家异口同声,举手举脚大力赞成。我愕然,该不会是被我传染吧?

  于是,逢周四的阅读课就成了“不讲会死”课。由于时间只有短短三十分钟,我们会在前几天略作安排,让有兴趣在大家面前“狂喷口水”的同学预先报名,并进行准备。介绍的书,一定得是自己读过,而且喜欢得不得了的。这样,介绍起来才会有热情,才能抓住众人的目光,才能让大家迫不及待想抢过你手上的书,一睹为快。

  把“不讲会死”传染给大家已让我深深内疚,本想就此退出介绍书本的行列,面壁思过。然而,班上的小瓜怎可能这么轻易就放过我?他们硬要拖我下水,要我和他们一起,每周介绍一书。面对这群看似病入膏肓的家伙,我只好叹了口气,百般无奈地答应了。可说来奇怪,此时的我心底竟涌起一阵狂喜,脸上掩不住那丝邪恶的微笑。

  “大家好,我今天要介绍的是《宇宙》。这本书很好看哦!你们看,这本书是讲……”小澔站在课室前方,一手捧书,一手不停地往书上指指点点。此时的他,散发着平日未曾见过的认真与自信。再望了望四周的小瓜们,只见一个个眼神发亮,紧紧盯着小澔手上的书,像极一头饥饿的老虎。

  看来,“不读会死”和“不讲会死”的病毒已渐渐扩散。我在心里奸笑……


Sunday, July 22, 2012

用热情点燃热情




用热情点燃热情


  “真正的儿童阅读的胜景将出现在什么时候?我觉得应该是每一个屋檐下都亮着一盏灯,每一个儿童都有爸爸妈妈为自己阅读的记忆,每一间教室都亮起一盏灯,老师就是那个点灯的人,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馆,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走进童话。”

——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


  年中假期,到吉隆坡商务印书馆走了一趟,看见了令人难忘的一幕。书局的儿童阅读区,沙发上伏着两姐妹,正埋首苦干,面前是一叠高高的童书。两姐妹一脸稚气,约莫二三年级。

  “木偶奇遇记……科洛迪著……少年儿童出版社……”姐姐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奋笔疾书。一旁的妹妹则小心翼翼地翻着那本《木偶奇遇记》。“二,四,六,八……二十七。”妹妹配合翻页,有节奏地数着,“姐,二十七页!”姐姐给了妹妹一个微笑,继续奋斗。

  咦,两个小瓜在干嘛?带着满满的好奇,我趋前一看,只见姐姐面前摊着一本熟悉的簿子——《钻石阅读计划》(Program Nilam)。我不禁哑然失笑。“钻石阅读计划”是校方为了鼓励学生阅读,规定学生每周到图书馆一次,并为读过的书写读后感。

  本来,“阅读”是本质,“读后感”可有可无,计划的重点在于鼓动学生的阅读热情。眼前两姐妹明显本末倒置,将计划当成了“功课”,为完成而完成。此现象绝非个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现场的真实情况。由此可见,“钻石阅读计划”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是失败的。那么,怎么做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想到办一些阅读的活动,如:读书会、故事会、导读会;也许有人会提议邀请作家进校园讲座;也许有人会建议学校办入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这些点子自然是有助益的,但我觉得都没有击中问题的核心。

  在阅读推广方面,我无限相信这么一句话:“用热情点燃热情”。再多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再多的“开卷有益”,抵不上一个人热情洋溢地向你介绍某本他喜爱的书。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周其星老师说,“身教重于言传。因为你的喜欢,孩子也会欢喜。一个专注的阅读,带来另一个阅读的专注。没有阅读的家庭,很难有爱读书的孩子。”

  校园如何播种阅读,方法是其次,重点是:校内有爱读书的老师吗?家庭如何散发书香,方法是其次,重点是:家里有爱读书的家长吗?没有热情,再多的活动也成例行公事,再多的宣传也只能是喊口号。

  我班的每周阅读时间是这么过的:我会先介绍自己读过的精彩好书,吸引学生阅读。当学生开始踏上阅读的轨道,则会鼓励他们也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让大家的阅读热情相互感染,蔓延开来。

  中国朱永新教授说,“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薛瑞萍老师则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热爱读书、写作、表达,落笔千言的人;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儿童课外阅读的推广人。”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成天要学生愿读、爱读。扪心自问,我们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他们的热情了吗?或者问得更残酷一点,我们对阅读有热情吗?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19.7.2012

Tuesday, July 17, 2012

天使飞过眼前



  天使,究竟是何模样?背插一对翅膀,头顶一轮光圈,手握一根魔棒,然后散发耀眼光芒,是这样吗?天使,肯定是干净美丽的吧?天使,一定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吧?

  你,见过天使吗?

  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午后。天上的火球烧得起劲,底下的人们似乎成了溶化中的冰淇淋。这样的天气,只要稍微动一动,豆大的汗珠会马上在额上汇成小溪。同学们大概都想马上冲回家,窝进冷气房里吧?

  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今天学校有活动,UPSR华文作文讲座。时间:酷热的下午两点至四点。地点:只有两把风扇的精明课室。对象:略显疲累的四、五、六年级学生。

  下午一点四十五分,太阳依旧猛烈,空气依然闷热。三十个小身影鱼贯进入精明课室。课室里有三排桌子,仅能容下区区十八人。也就是说,另外十二人必须到各自的班级去,另外搬桌椅。这样的搬搬抬抬对活力十足的小子来说本来也没什么,但大家毕竟上了一天课,又刚吃饱,再加上酷热的天气,谁也不想干这活。

  于是,眼明手快的六年级学生坐满了前面两排桌椅。很快的,第三排座位也被一些五年级学生填满了。眼见再无空位,被落下的四、五年级学生只能大叹倒霉,拖着身躯当“苦力”去了。众多心不甘情不愿的背影中,似乎有一个特别与众不同。没有埋怨,没有沉重,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好笑容,还有轻快的步伐。那是我班的小希。

  “老师,借过。”转过身,小希抬着不算小的桌子,出现在我背后,小伙子已经汗流浃背,但笑容依旧。我侧过身子,给了他一个微笑。才将桌子放下,小伙子没停下脚步,又出去了。

  “老师,借过。”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你的桌子不是已经搬来了吗?”看着小希手上又抬着一张桌子,我很好奇。

  “哦,这是其他同学的。”小希匆匆走过。才刚放下桌子,他又出去了。我仔细点算课室里的桌椅,二、四、六、八……三十套,嗯,够了啊,还去干嘛?大概是去上厕所吧?

  “老师,借过。”这回,小希手上的不再是桌子,而是一叠四张的塑料椅。几颗汗珠从他额上滑下,鼻头湿湿的,但笑容依旧灿烂。

  “不是够了吗?你还去拿?”我问。

  小希用下巴指了指课室后方的几位老师,“这些是给老师们的。”边说边往后方走去。

  小小的背影逐渐远去。校服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瘦弱的后背上。细小的双臂微微张开,因那一叠四张的椅子而显得充满力量。此时,我仿佛见到那湿润的后背长出了一对翅膀,正冒着热气的可爱头顶上出现了一轮光圈,散发着柔和的白光。

  原来,天使不一定干净美丽,不一定远在天边。天使也可以汗流浃背,也可以近在眼前。一股暖流从胸口升起,蔓延到身体各处,我的嘴角不自觉轻轻扬起。

  这一天,天使从眼前飞过。


一次谈判,一纸合约



  古有关羽单刀赴会,今有郭史老师单枪匹马杀上学生家。不同的是,关二哥骑的是赤兔宝马,我开的是国产英雄;关二哥提的是青龙宝刀,我则手无寸铁,似乎更威风了!哈,不过关二哥赴的是一场危机四伏的宴会,我只是到几个小毛头的家登门拜访,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扯远了,回到正题。事情是这样的。班上两个小瓜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散漫,迟交功课、乱写笔顺、不读听写。不仅屡劝不听,还有变本加厉之势,实在让我这个班主任头痛。扪心自问,大概没有一个人愿意当坏学生吧?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被老师苛责打骂吧?那么,这两人究竟面对什么问题呢?

  四下打探,发现两个小瓜家里没几个大人管教,因此生活习惯不大健康,大部分时间都是让电视机当“保姆”。更有江湖传闻,电视可以从他们放学回家那一刻,一直开到晚上睡觉的那一分钟。这也许就是问题所在了。没有自制力的人,只会在电视机前沉沦,虚度光阴,最后一事无成。那么,该如何帮他们呢?几经思虑,我决定直接杀上他们的家,插手他们的生活。

  “大黄、中黄、小黄、小小黄,四个都给我坐过来。”我坐在客厅里的一张椅子上发号施令。虽然我的目标只是两个小瓜,但他们家有四个小毛头,要彻底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唯有同时向四个小毛头下手,才能见效。

  四个小毛头乖乖围了上了。

  “一天看一小时电视,可以吗?”我问。
  “啊?老师,一小时哪里够哦?”小黄一脸的愁眉苦脸,开始讨价还价。
  “这样啊,那就两小时吧,如何?”我退了一步。
  “两小时啊?嗯,够啦够啦。”小黄的语气中有点勉强。
  “你们几个呢?可以接受吗?”我望向其他三个小毛头。
  “没问题。”他们答得很爽快。

  为了避免承诺沦为空谈,我让小小黄拿来一纸一笔,刷刷刷在纸上写下我们之间的约定,作为合约。

  “那么,如果你们违反约定呢?该怎么惩罚?”
  “嗯……”四个小瓜一时拿不定主意。
  “体能处罚怎么样?跑篮球场五圈?”我提议。
  “啊?老师,跑五圈很累耶。”白白胖胖的小黄一脸惊慌。
  “哈,既然你们这么怕,就这么决定!违约者,罚跑篮球场五圈。”我在心里奸笑。

  我马上在合约上写下这条重要的细则。四个小瓜一个接一个,无奈地在合约上签上大名。哈,初步计划成功!小瓜们,虽然一天只看两小时电视节目对你们来说是件痛苦的事,但这真是老师的一片苦心啊。

  接下来的两周,从品行较好的大黄口中得知,几个小瓜都遵守了约定,无人跨越雷池一步。班上两个小瓜的功课表现也稍稍提升了。对此,我很安慰。

  小瓜们,坚持下去!为师的真不想看到你们在篮球场上奔跑的猫样哦!


Wednesday, July 4, 2012

让学生牵挂写作




让学生牵挂写作


  “当你牵挂起你的写作,灵感女神也会牵挂起你。作文教学的重要失败之一,学生对写作没有牵挂。要使学生处于一种‘写作的发现’中,不把作文看成外在于生活的事。生活在写作中激扬、写作在生活中飞扬,生活和写作水乳交融。”

——中国特级教师管建刚


  “铃……”脚踏放学钟声,手捧一叠簿子,我跨进了五年级课室。同学们未如往常般一窝蜂涌出。十二个身影定定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一些双手紧握胸前,一些挺直腰骨,双目都射出焦虑而期待的光芒。我走到桌前。“卟!”簿子落在桌上发出的巨响,宣告紧张时刻正式降临。

  “黄小阳同学,《为什么?》,恭喜入选!”小阳握紧拳头,喊了声“Yes!”
  “李小澔同学,《黄姜鸡饭》,恭喜入选!”小澔与身旁的小阳击了一下手掌,一脸骄傲。
  “戴小桐同学,《我和弟弟紧张的战斗》……”我顿了顿,戴眼镜小个子的颈项伸得老长。“恭喜入选!”小个子终于长长地呼了口气,绽放出迷人的笑容。
  “许小含同学,《我当阿姨了》,恭喜入选!”沉默寡言的气质才女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轻轻上前接过簿子。

  此情此景,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写作,不再让学生猛皱眉头,而成为每周最叫人牵挂与期待的事。这一切,都从年中假期读了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开始。

  带着学生办刊物已有一段日子。最初,我强调“自由”,并不勉强所有学生投稿,于是来稿的总是那么几位。尝试鼓励其他学生,得到的理由往往是“想不到要写什么”。心想,学生总是乐于见到自己的文章发表的,不是吗?不投稿,也许真是面对没有写作素材的难题。于是,我效仿管建刚老师,在班内开始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小学生的每一天,尽管看起来大致相同,但遇见的人、发生的事、内心所感其实日日不同。只要用心,每一天都能是值得回味,值得一书的。秉持如此信念,我组织学生写起了“每日简评”。我让学生在睡前追问自己:今天开心了吗?今天伤心了吗?今天做了好事吗?今天不小心犯了什么错吗?今天班上发生了什么趣事吗?今天老师又出了什么怪招吗?……将一天内最独特的事件与感受,以三五句话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如此每日一记,到了周末,就不愁无事可写了。

  承接着“每日简评”,我规定学生写“每周一稿”。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趁周末写一篇自拟题目的文章,周一交上。我建议学生回顾“每日简评”,选出印象最深、最能发挥、最想写的事,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于此同时,身为老师的我也以身作则,一起写“每日简评”、“每周一稿”。我把自己的习作贴堂,作为最直接具体的指导。如此坚持下去,学生“无事可写”的问题当可迎刃而解。

  周一,学生在上课前与小组同伴讨论各自的“每周一稿”,进行第一轮修订,再将文章交上。我略读一遍,只要是写得用心的,即入围初选,有机会刊登在《我手写我心》。当天放学,学生将稿取回,进行第二轮修改。周二,学生将修订稿交上。这回我将细读,以修订稿的水平来决定文章是否刊登。放学后,学生再次将稿取回,作品成功被录用的学生将准备电子稿,隔天呈上。将文字输入电脑的过程,将是学生第三轮的修订与润饰。

  《我手写我心》由双周刊,改版为周报,每周五出版。这样的节奏与密度,配合着“每日简评”、“每周一稿”以及相呼应的作文课,让学生一整周都处于写作的“牵挂”状态之中。

  我深信,这样一种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更接近“写作”的自然状态。


按:笔者所进行“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实验,记录于法情论坛(www.faqing.org/forum),并定期更新。有兴趣者,不妨登陆法情论坛,进入“法情小学”区块底下的帖子——“校园期刊《我手写我心》”,进一步了解。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4.7.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