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8, 2010

将麦当劳当正餐的华小师资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已被视为一项专业工作,社会对成为一名教师将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育部的政策是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加强教师的素质、教师职业和福利条件,以提升教师专业地位。教育部的宗旨是要确保教师专业受到尊重,同时亦符合教师所肩负着‘塑造国家未来栋梁’的责任。”

——《教育部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


去年年底,在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博士的极力争取下,又有300位华小临教与在职教师浩浩荡荡迈入学院,就读假期师范班课程。

师资培训的快餐:假期师范班

没错,是假期师范班,而非一般的日间师范班。两者有何不同?日间师范班的学员一年到头都在学院上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ull-time”课程;而假期师范班不同,它是让临教或在职教师趁学校假期到学院来上课,也就是所谓的“part-time”课程。换句话说,日间师范学员一年会有近9个月的时间是在学院学习;而假期师范学员一年最多也只有近3个月的时间在学院学习。两者的上课时间相差三倍之多。

虽然日间师范与假期师范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两者的课程内容并无二致,学科深度一样,所需课时(credit hour)也一样。那么,按照一般的推理,日间师范须要用4年时间来完成的课程,假期师范就须要用上12年的时间。然而,在这片“万能”的国土上,一般逻辑推理常常要失效。事实上,假期师范完成课程的时间竟然与日间师范一样!也就是说,同样是4年的专业课程,日间师范花了整整36个月才得以完成,假期师范在短短9个月就解决了。神奇吧?

大家不妨问一问身边接受过假期师范班训练的教师朋友,他们的学院生活究竟是怎么过的?他们到底是如何在短短9个月就超人般完成了平常人要用上36个月才能完成的课程?既然课时一样,假期师范上课时间的漫长与学习节奏的紧迫可想而知。他们可以从早上8点开始上课,一直上到下午5点,然后直接进行课外活动。晚餐后,马上又要继续上课到深夜。一位假期师范班的朋友曾经这么形容他的学习状态 ——“行尸走肉”。这样的课程设计,会收获理想的效果吗?

主角与跑龙套的错位

毫无疑问,假期师范班的培训效果远远不如日间师范班。这一点,我想教育部也是知道的。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博士在2008年说过这样的话:

“教育部是以两种方式培训师资,即教育学士课程(PISMP)及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6.4.2008《星洲日报》)
魏博士对“假期师范班”只字不提,可见它并不在正式的培训制度里头。魏博士较后进一步说明这点:

“假期师训只是短期解决方案,教育部会制度化地培训师资。”(8.12.2008《星洲日报》)

可以这么说,日间师范班是师资培训的“根本方案”,是主角,为教育之本;假期师范班只是“过渡方案”,纯粹跑龙套,只为应急。前者是主菜,后者为点心。主菜吃不饱,我们才拣一两块点心来填肚子。论数量,日间师范班所录取的学员理应远远多于假期师范班,总不可能点心比主菜要多吧?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所获之2010年全国师范学院华文组学员的统计数字还真是叫人难以置信。让数据说话:



依照上述数据所示,2010年全国师范学院华文组共有2170位日间师范学员与2010位假期师范学员。 2170对2010,师资培训系统中的“主角”与“跑龙套”的比例竟是1:1!“制度化”的日间师范班只培训了2170位教师,而“过渡性”的假期师范班却培训了足足2010位教师。单看数字,我们甚至无法判断何者是“正统”,何者为“过渡”。

舍本逐末的师资培训

教育部在《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中言之凿凿,“教育部的政策是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加强教师的素质、教师职业和福利条件,以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声声入耳,掷地有声。可惜雷声大雨点小,说一套做一套。有关当局虽然口头上称假期师范班为“短期解决方案”,却没有往“日间师范班”这一长远之计努力,反而一年到头在为假期师范班声声呐喊。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搁下狠话表示,教育部今年肯定会重开假期师资培训班,否则他这个副部长也当得没有意思。”(25.9.2008《星洲日报》)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博士透露,将在今年杪开班的假期师训班将创下纪录,录取高达600名华小临教。他说,这也是教育部有史以来录取最多假期师训中文组学员的纪录,今年的招生额原本只有300名。”(25.9.2008《星洲日报》)

“魏家祥找找官员开办假期师训班,官员推说没有名额,他坚持都必须腾出位子来;他又找讲师,讲师则说时间表已经排得很满,而且有些临教的素质不是很好。魏家祥说:“被人骂也要做。” (7.1.2010《星洲日报》)

老实说,我对魏博士因假期师范班录取人数破记录而沾沾自喜的表现不敢恭维,对其“就算被人骂也要做”的精神也无一丝感动。我只为我国师资素质低落而遗憾,为遭受牺牲的千万莘莘学子而痛心。

风光背后的暗潮汹涌

要知道,在日间师范班录取人数保持原状,甚至有减少的迹象(今年KPLI的录取人数从往年的5000人锐减至1500人)之际,假期师范班的录取人数却仍居高不下,在魏博士的“奋不顾身”下更有逐渐攀升的趋势。此情况带来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第一、它将加剧师范学院华文讲师的负担。众所周知,目前全国师范学院华文组正面临缺乏讲师的危机。据魏博士的引述,目前师范学院大约有70位华文讲师,还欠缺30位左右(15.12.2009 《星洲日报》)。

由于假期师范学员只在学校假期时到学院上课,也就是说,一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是在学院上课的。所以,师范学院不会为这“三个月的学员”而增聘全职讲师。师范学院一般上的做法是聘请邻近学校的资深教师或退休校长,充当“临时讲师”。本来就欠缺讲师的师范华文组面对假期师范学员不断增加而又没有理由增聘讲师的窘境,真可谓“雪上加霜”,早已超出极限的工作量不知何时会压垮讲师们。

第二、它将影响师资培训的素质。当华文讲师无法负荷过重的工作量时,华文组唯有从校外引进其他教员如退休教师,到学院为假期师范学员上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假期师范班的师资充满了太大的不稳定性,为学员上课的“临时讲师”相比之下对课程陌生,对临时受委的教学工作也缺乏准备。这能不影响小学师资培训的素质吗?再说,当假期师范班的学员开始实习,学院讲师必将分身乏术,无法一一视察所有学员。于是,这又得依赖 “外援”了。学院必须委托校外的资深教师在实习期间到学校去视察学员。而这些“外援”往往并不具备师范学院讲师那种理论上的积累与评课的专业。他们只能凭经验对学员进行指导。这能不影响小学师资培训的素质吗?

第三、它将阻碍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的计划。根据教育发展大蓝图,我国各源流小学教师的学术资格,将朝向大专化的目标迈进,在2015年达致100%的小学教师都具备大学资格。根据表(二),2010位假期师范班学员当中就有1410位是属于教育文凭师范课程的,占总数的74%。在现今的教育现实中,教育部很少开办让小学教师获取大学资格的课程。就算有,名额也不多。所以,若假期师范班(教育文凭师范课程)继续开办,培训出的非大专资格教师肯定将越来越多。届时,国家要如何达到大蓝图中的“100%的小学教师都具备大学资格”的目标呢?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有违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的。

理想与现实的南辕北辙

教师问学生,什么职业的人称得上“专业人士”?学生一般上会答 “医生”、“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可是绝对不会提起“教师”。当教师告诉学生,“教师”也是专业人士的时候,学生会忍不住大笑,并投以怀疑的目光,“教师也算专业?”

可悲吗?身为教师的,你感到愤怒吗?你感到纳闷吗?在许多国家,教师被视为“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可是在我国却……教育是国家富强之本,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担,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全面的技术才能,毋庸置疑是专业。教师绝对需要系统的专业训练。然而,在近半数的教师都诞生于培训过程如此草率的假期师范班的今天,社会蔑视教师地位的情况似乎不难理解。

《教育部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这么写道:“教育部的宗旨是要确保教师专业受到尊重,同时亦符合教师所肩负着‘塑造国家未来栋梁’的责任。”

理想如此崇高美好,现实的做法却又如此不堪。自诩为极度重视教育的马来西亚,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 本文刊于2010年6月17日《当今大马》


Friday, June 25, 2010

做个快乐读书人(关丹)



6月13日,旧地重游,到关丹斗母宫给小朋友讲故事。对细节做了些许调整后,召开“《三只小猪》真相调查庭”。感觉自己对两个故事的讲述把握得更好了。这次的经验又激发了一些构思,也许可以设计一些道具,加强活动的板块变化,让它更加精彩。

其实,这次活动的挑战性是比较大的。此话怎讲?皆因活动时间在上午,地点在二楼,艳阳高照的天、紧紧闭锁的窗户,只有几把风扇在“嗡~嗡~”作响。两场“调查庭”进行下来,我已是大汗淋漓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要维持小朋友的专注力还真不简单。不过从大家在活动进行时的积极主动与活动后的议论纷纷看来,自己的表现还是达标的。










后话

故事尚未开讲,几位小朋友突然冲上,一位还牵起我的手,“大魔法师,你也来啊?”。原来是去年参加儿童阅读营的小朋友,不期而遇,很是开心。

“大魔法师,今年还有没有办阅读营啊?”一道道期盼的目光洒来。

“不晓得耶……”我只好支吾以对。

今年……是否还有机缘再办儿童阅读营呢?


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麻坡)



6月9日,下午为两班小朋友分别主持了一场“《三只小猪》调查庭”,稍作歇息,晚上为当地家长与老师主讲“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在之前讲座的基础上稍作调整,加入了一些内容,重点介绍了一位我很敬重的人物——洪兰教授,也分享了一些洪兰教授对阅读的观点。

此外,我也以另一种更贴近父母的角度切入“阅读”这个话题,多一些涉及孩子的日常生活现状,让听众更有共鸣。从听众的反应来看,感觉这样的调整还是比较成功、比较深入民心的。







做个快乐读书人(麻坡)



6月9日,到麻坡文林华小,为两班四、五、六年级的小朋友讲故事。有别于之前的“讲座”形式,这回做了一个新尝试——“《三只小猪》真相调查庭”。




步骤一:热身铺垫

向小朋友自我介绍,然后依据“老师说”游戏的形式,玩“光宏说”的游戏,让学生牢牢记住我的名字。当然,也让小朋友做好准备。


步骤二:情境设置

我告诉小朋友,“光宏今天会给你们一个很特殊的身份哦!不是学生,不是巡察员,也不是图书管理员……”当小朋友开始兴致勃勃,我说:“你们今天都是小律师!”然后让大家说一说律师的工作与责任,逐渐引出“一个案件还未下判前,被告都是无罪的。”

接着,我会出示“真相调查庭”的字眼,让小朋友分别说一说“真相”、“调查”、“庭”的意思。那么,今天要召开的“真相调查庭”是关于什么案件的呢?没错,就是《三只小猪》!传原告、被告入场!这时,我会展示小猪和狼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两个人物的印象,然后提醒他们保持中立,耐心且专心地听听两位的陈述。


步骤三:讲述故事

先是由原告小猪讲述传统版的《三只小猪》。(教师应用课件讲述故事。)


接着由被告狼讲述《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教师应用课件讲述故事。)



步骤四:思维激荡

两个故事讲完后,我让小朋友静下来思考,究竟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谎话?(不跟同学讨论)10秒钟后,我让小朋友以分两边坐的方式表决,是相信小猪还是狼?

接着,我让两组小律师相互讨论10分钟,列出三个足以证明各自当事人说的是真话或者对方在说谎的证据。10分钟后,两方轮流发言,之后可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质疑与反驳。当然,发言者须注意辩论的礼貌、措辞的恰当,我则从旁协调整个过程。


步骤五:重回现场

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炽烈辩论氛围下,我让两方稍安毋躁,再次细读《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的图画与文字,从中发现更多的蛛丝马迹。


步骤六:总结归纳

正当大家都有了许许多多的新发现之际,我就再次打住,做出总结,肯定小朋友的发现与发言,并告诉他们,我们得从多角度观察一件事,才有可能贴近真相。第二轮辩论?就让它成为小朋友课后的话题吧!



活动的构思来自这本书:


王林、余治莹《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后记

觉得这样的活动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看待一件事。这是第一次尝试运用绘本带动这类活动,效果不错。然而,许多细节尚可调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还有,我在这次的“讲故事”环节中尝试用上了从吴国强老师身上学来的“故事合奏法”,效果显著,学生参与感一下子被提了上来。感谢吴国强老师!






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沙叻秀)



5月29日,配合沙叻秀新村幼儿园家长日,在沙叻秀新村培优图书馆给当地家长讲了一场“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