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 2010

沉重的美丽——读《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





“《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是一本让人安静阅读的书,但是,掩卷之后,心中却风生水起,无法平静。”

——朱自强教授

“淋漓传达生动的情节,并呈现异国情调。构图变化多,有细腻的局部,也有壮观的大场面,色彩的运用大胆强烈,塑造了各种气氛,十分生动。”

——译者黄宣勋


战争,曾经是绘本的一个禁忌题材。这样一个题材确实棘手,写过了头,阴霾重重,让人觉得吓人恐怖,甚至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永远的创伤。然而,不曾感受战争的残酷,焉能体会和平的美好。1995年,此一难以驾驭的主题,迎来了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与一部悲天悯人之作——日本小林丰的《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

小林丰是日本画画家,曾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多次走访中东、亚洲各地。途经烽火连天的阿富汗,残酷战火下亲切的人与景深深触动了小林丰,激荡出这本批判战争,呼唤和平的绘本。虽以“战争”为主题,此书却没有画出任何一幅战争场景。作者叙述了一户普通家庭平凡美好的一天。

春天来了,李子花、樱花、梨花、开心果花……巴格曼村开满了花。小男孩亚默第一次代替上了战场的哥哥,牵着小驴奔巴跟爸爸到市镇上卖水果。一路上,他们与村子的人亲切互打招呼,沿着辽阔的沙漠向前走,目送着迎面而来的一匹匹骆驼与一辆辆汽车。到了镇上,爸爸摆开摊子卖李子,让亚默牵着奔巴沿街卖樱桃。亚默沿街吆喝,先是一个小女孩过来买了一点儿,随后一位拄着拐杖的叔叔也过来买了一些。

“叔叔,你去打过仗吗?”
“嗯,是呀!因此失去了一条腿。”

亚默心里咯噔一下,哥哥的脸浮现在脑海中。水果卖得差不多了,父子俩走进一家小饭馆用餐,与同桌的大叔聊了起来。

“大儿子去打仗了。”
“那可真让人不放心!听说南方的仗打得很激烈。”
“原来说明年春天会回来。”

听着对话,哥哥的脸又浮现心头。哈伦哥哥不会有事的,明年春天一定能平安回来。亚默心里想。爸爸接着带亚默到绵羊市集,用赚来的钱买了一只雪白的小羊。亚默给小白羊取名“巴哈尔”,是春天的意思,期盼着明年春天哥哥的归来。“春天”真的会像亚默期待的那样到来吗……

随着故事的推进,读者跟着一幅幅柔美的图悄悄进入这个美丽的村子。陶醉间,带着对“春天”的盼望来到最后一页。那是一整页淡淡的黄,作者不画半笔,只用一句简单却沉重的话让故事戛然而止,“这年冬天,巴格曼村被战火侵袭。如今,已经不存在了。”看着那一片震撼的淡黄,泪水不自觉盘踞眼眶,心中风生水起,久久无法平息。

从翻开《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开始,我就深深地感到,这是一本让人安静阅读的绘本。小林丰笔下的巴格曼村是如此柔美、恬淡与宁静,美得让人在翻阅时不自觉放轻呼吸,深怕打断这动人的恬静。朱自强教授说,“细细品味《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的文字,也同样感受到这本书让读者安静阅读的魅力。”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此书当之无愧。

故事的结尾是悲剧,其主题在于控诉战争、祈愿和平。传达这样的主题,小林丰显然是成功的。诚如朱自强教授所言,“写悲剧,写战争与和平这类比较大的主题,很容易出现情感过剩或承担过重的情形,但是,这本书表现这一主题时,既没有感情过剩,同时又举重若轻,以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以一粒沙凝聚广阔的宇宙。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战争的信息虽然时而出现在图画和文字中,不过,作家对小男孩亚默快乐生活的描写,冲淡着战争的阴云。”

掩卷后,封底的绘图很堪玩味。那是小男孩亚默一家人(除了上战场的哥哥哈伦)的背影:妈妈抱着弟弟坐在小驴奔巴的背上,爸爸右手牵着奔巴,左手牵着亚默,而亚默则牵着他心爱的小羊。亚默一家是在凝望着被摧毁的村庄?还是在向他乡流亡?朱自强教授认为,“
作家是以这幅封底画表达自己的真挚而强烈的祈愿——在巴格曼村被战火摧毁之后,他们安然无恙。望着他们的背影,我也默默地祝福他们,希望他们走出战火,重建美好的家园。

回顾书名——《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不由得感慨万千。绘本中的“巴格曼村”被战火摧毁了,但是,在我们的心中,“巴格曼村”永远存在。因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最美丽”的愿望,这一意志,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摧毁的。

这不但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还是一本关于“和平”的书。美得让人感动,美得叫人沉重。



书名:《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
作者:小林丰

翻译:蒲蒲兰

出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 comments:

  1. Thanks for the sharing. Those who experienced the war appreciate peace the most!

    ReplyDelete
  2. 圣母驾到,有失远迎,呵呵。
    祝香港之行满载而归。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