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教师应追求‘让学’,让学生自己学。”——中国青年名师蒋军晶
“思维技能训练真的很重要。而这方面必须从小就做起,我想东西方孩子在创意上的差异就是源自此处。被传统教学带上几年,孩子 就真的成了‘海绵’,只会吸收,一挤之下就什么也不剩。”
这一周过得有些特别,与同伴小飞象换班进行了两堂课的教学,课文《吃昆虫的植物》的初步理解和深究课文。换班教学,为已进行了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注入了新鲜感与几丝忐忑,毕竟面对的是另一班陌生的学生。于是,在压力下,备课又备得起劲儿了。
以我对这班学生的了解,这是非常聪明机灵的一班,脑筋好,反应好,但就是在性格上有点急躁,在态度上有点无礼。于是,我第一天进班做了一些课堂管理的动作,比如让全体学生做好了上课的准备才进行“三部曲”,然后再要求学生遵守两条铁律:“准备好,才上课”、“要说话,先举手”。从他们第二天的表现来看,这些动作无疑是成功的。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学习气氛上佳。
当然,对这机灵活跃的一班来说,仅仅把守课堂秩序这一关是不足够的。课堂管理只是框架,核心还是要回到“课堂教学”,我要以课堂教学来征服他们,让他们投入课堂,享受课堂。近期深觉思维技能训练实在太重要,所以在课堂上总会设计一些活动来落实,激活学生思维,刺激学生思考。
《吃昆虫的植物》这堂课,我知道仅仅让学生知道猪笼草的各个部位是远远不足且无甚挑战性的。于是,在学生从阅读课文理解了猪笼草各个部位的特点后,我抛出这样的问题,“猪笼草是怎样捕捉昆虫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接着,我进一步提问,“当昆虫掉入捕虫袋后,猪笼草要怎么防止昆虫逃出来?”有学生回答是黏液的作用,我接着问,“那如果这只昆虫拥有很大的力气,能够挣脱黏液的束缚呢?”于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将猪笼草各个部位的特点和它捕捉昆虫的过程进行了联想与联系,也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我要让他们知道,标准答案不只有一个。
第二天的课,我让学生看了真实的猪笼草后思考,“课文的作者有欺骗我们吗?课文写的有关猪笼草的资料都是真实的吗?”接着,我提问,“那么,要写这篇文章之前,作者需要进行什么准备?”学生开始动脑筋,一些说仔细观察,一些说上网查找资料,一些说翻查百科全书。我想,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在无形中体会了说明文“真实性”与“知识性”的特点,也知道了一些查找资料的渠道。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他们他日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我从网络百科全书上找到的许多有关猪笼草的资料,十分繁杂。我要他们选出作者在课文中写到的资料,然后提问“作者将查找到的资料都用上了吗?”“作者选择材料的用意是什么?”“如果作者没有选择材料,而是将所有资料都写上,会有什么后果?”学生从思考中开始明白“选材”的重要,以及作文必须围绕主题,不写废话。
接着我跳得很快,让他们从两大页有关孔子的资料中为“好学不倦的孔子”、“孝亲敬老的孔子”、“伟大教育家孔子”这三个主题选取适合的材料。课后一位眼尖的同伴一语道破其中弱点,这个部分虽然对训练学生选材有帮助,但离课文太远,不适合作为深究课文的活动。与同伴交流后,发觉其实可以让学生对另一篇植物说明文进行选材与组材的练习,这样的深究也比较有意思。多谢这位擅于评课的同伴,让我从中颇有所得。
两天下来,发觉这班学生的思维只要被激活,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很集中。这样的课堂,不只学生爱上,教师更爱上。曾经写过这样的文字,“思维技能训练真的很重要。而这方面必须从小就做起,我想东西方孩子在创意上的差异就是源自此处。被传统教学带上几年,孩子就真的成了‘海绵’,只会吸收,一挤之下就什么也不剩。”长久注重思维技能的训练,孩子的成长真的会不一样,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不一样,教师的教学不会那么一成不变,心情也不会那么低落无力。
还学生活跃有创意的课堂,也还教师精彩纷呈的教学生活。
2010 年4月17日
我这个星期五也是要教这一课了,而且是共看的,你给了我一些启发,谢咯~ 我教学可没你那么成功,因为我班的学生程度差异很大,太容易聪明的学生又认为无聊,太难差生又会无心上课,我已经把学生分组了,可是问题仍然频频出现,实习的日子很累哦~
ReplyDeletedorisho,
ReplyDelete加油加油!上完课记得上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