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4, 2011

面对考试,我们该何去何从?(上)



  正式到小学服务已经一个月。作为杏坛新人,这段期间我一直在观察,并尝试融入校园文化,在教育现场中沉浸并反思。其中的诸多观察让人感触良多,一直徘徊在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

  对一所小学来说,什么最重要?据我所见,是UPSR考试。常有一种错觉,仿佛小学生的六年学习生涯都是为了UPSR考试的那几天,当然还有放榜日。为了UPSR,校方很早便开始准备,让学生自小就目标明确,锁定焦点即往前冲!冲!冲!过程中千万不能左顾右盼,只能往前冲!

  为了在UPSR中考获佳绩,学生只需将精力放在有考的科目上,其他副科,在必要时候是可以被牺牲的。于是,学生奇怪,课程时间表竟是如此虚伪。明明是华文课,表上却写道德课;明明是国文课,表上却写美术课;明明是英文课,表上却写音乐课。哦,高年级没有美术、音乐、道德课,这是不成文规定。

  为了在UPSR中考获佳绩,学生唯有通过题海战术,不断地操练操练再操练,达到连肌肉都能对试题产生反射反应的境界。以下是国文科每周必须完成的任务:一篇作文、一则nilai murni练习、一次造句练习、一回语法练习、一次听写,有时还会加上一张模拟试卷。这些任务皆是为UPSR的特定项目量身定做,不必太有创意,也不必启发学生思考,最重要能够让学生适应考试。此外,校方在放学后也为学生安排补习班。补习班上进行的也是上面所列的那一套,操练操练再操练。不仅如此,学生在晨读时段仍然做着一样的练习:造句、nilai murni、语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不改……

  于是,国文对于学生来说,成了一份份反反复复、不断重复的学习单。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产生压力,如何谈得上兴趣与热情呢?

  背作文、背语法、背回答技巧,趁考试前不断地一背再背,不断地操练再操练,为的只是在正式考试上遇见答过的问题、背过的题目。然而,人脑在记忆储存方面不如电脑,难免背不上记不牢。于是,教师教过的,学生未必会;教师没教过的,学生一定不会。学生在学校学的,只有老师手把手,一口接一口喂到嘴边的知识,而非带得走的学习能力。

  试想想,这批没有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的学生,在UPSR后,又该何去何从呢?用同一方式继续奔向PMR、SPM、STPM?之后呢?又该如何?当没有考试,他们还会继续自主学习吗?

  为什么今天的学校会以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呢?我想,这是因为有一小部分学生在经过题海战术的锻炼后,确实能够金榜题名。就语文科来说,这批学生之中,很大一部分是对语文没有兴趣,也没有阅读习惯的。他们的阅读量极低,语感不佳,丢一本文学作品给他们,也许他们也读不明白。然而,他们却能凭着精湛的应试技巧,在考试中称霸。反而是那些阅读量较高、语感较好的学生,因无法掌握应试技巧而在考试中显得略为逊色。这样一种“技巧大过实力”的情况违背了考试的初衷,已经不能有效地区分出学生的程度。

  面对偏颇走调的考试制度,教育者当拥有更宏观的视野,着眼于学生的现在与未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之上,而非绕着考试团团转。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挺起胸膛,自称教育工作者,而不是考试机器生产者。



注:下一篇文章,将谈谈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要如何自处。


5 comments:

  1. spoon feed 教育体制下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从我们那一代起就已经如此。这样的情况不只延续下去,也发展成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在成绩上都是满分,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们是否真正的明白。最后,学子们能够背得多的就是好的,背不了的都是差的一群。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

    ReplyDelete
  2. 珽凯,老实说,我现在到小学,感觉和我们那时的小学没什么不同。

    ReplyDelete
  3. 有少许不同的是,他们背的书包的分量。以及他们在校外的补习量都比我们大了很多。。

    ReplyDelete
  4. 我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想象一天的生活,只能说,可怕、可怜、可悲。

    ReplyDelete
  5. 学习为了考试,考试为了成绩的思想架构下。所以,很多SPM考生都不报考华文。从小学UPSR的思想一直延伸到中学 SPM 乃至出来社会工作。UPSR的 A 就是现实社会的钱,UPSR就是功利主义的产物。

    我可以老实告诉你,今天如果 UPSR 的华文很难拿 A,也会有校长家长叫学生不要报考华文。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