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歌很悦耳、蛋糕很好吃、礼物很精致,可整个生日会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似乎少了什么。是了,那是一种空虚,一种失去了本质精神的空虚。尽管生日歌唱得整齐嘹亮、蛋糕切得分毫不差,整个流程有条不紊,生日会的灵魂却已不知所踪。表面形式取代了生日会的核心意涵。
近期见到一些学校举办儿童节、教师节庆典以及毕业典礼,颇有感触。唱国歌、州歌,嘉宾致词,娱兴节目,茶点,结束。司仪老师盯着流程表,一环接一环,在吐出最后一句“我们明年再见”后,长长舒了一口气,收工。学生代表念着师长准备好的稿,标准流利,不带一丝情感。其他学生上台下台,一组接一组载歌载舞,一片喧哗中又是一天。
确实,司仪的表现八面玲珑、节目的推进行云流水、学生代表的致词成熟得体、学生的演出亦令人称道,引来好评如潮。然而,当热闹过去,掌声与赞美的背后,“人”去了哪里?儿童节,孩子快乐吗?教师节,师长的感受如何?毕业典礼,对毕业生又有着什么意义?这些本该是重点的“人”的部分,在种种形式中是被聚焦突出了,还是被淹没消音了?
种种节庆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究竟为何欢庆这些节日,为何举办这些活动?
儿童节,难道只为派发恩物?教师节,就为让学生呈现表演?毕业典礼,只为颁发毕业证书和奖杯?跟着既定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就算圆满?
当大家将眼光都聚焦到形式与细节上,务求每个环节都在掌控之中,达到零风险,一个活动往往会让人感觉非常“专业”,但“专业”过了头是非常恐怖的。正如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员,一声“action!”即能声泪俱下,稀里哗啦。听到“cut!”后却又能马上嬉皮笑脸,谈笑风生。现实生活中,这样一种“专业”不是很恐怖吗?一切都按编好的剧本展开,一切都已被设定,显得如此标准,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处心积虑。对此,我隐隐感到一股失去灵魂与真挚的恐怖。
与“专业”和“完美”的庆典仪式相比,我更向往那种偶尔出错,却洋溢着自然与温馨氛围的聚会。大家可以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犯错,可以沉默。对我来说,生日会可以没有生日歌、没有蛋糕、没有礼物,仅仅真挚的心与真诚的祝福,足矣。师生可在教师节庆典上坦诚对谈;毕业生可在毕业典礼上直抒胸臆;孩子可在儿童节没大没小。
任何的形式,皆为本质精神服务。形式之所以存在,完全是因应本质精神的需要。在筹办任何一项活动时,我们是否应跳出形式的框框,回到原点,从事物的本质开始思考呢?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21.11.2011
当本质不值钱时,留下的是没有灵魂的模式。
ReplyDelete现在提起儿童节和教师节,大概也只会浮现出“不用上课”、“要上台表演”等的字眼,迎接这节日的真正意义却难以感受到了,实在可惜。希望我们能做点什么。
ReplyDelete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说得好!
ReplyDelete我们昨天为您和老黄唱生日歌和祝福是真诚的^^
mister leaf,
ReplyDelete我们有灵魂,所以还有希望赋予本质灵魂。
灰,
很久没见面了,今年的阅读营也不见您的踪影。
期待下一次的相会与合作。
容言淑语,
初次留言,我受宠若惊,呵呵。
谢谢生日祝福,我很珍惜。
我个人觉得少了“人性应有的感性”呀!
ReplyDelete这种文化已经从政治流通到学校,流通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