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言学习只为了考试
我曾于上一篇文章《语言学习,走向何方?》 中,引述中国徐冬梅老师对于“语言学习”的看法。根据徐老师,语言学习得包含三个层面,分别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即便这样的界定是真正符合语言本质的,很多人还是会泼冷水,说如此学习语言无法应付考试。我似乎听出了里头的潜台词——语言学习只是为了考试。
说我国的应试教育已趋走火入魔之境,其实一点都不夸张。“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已经成为许多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座右铭。乍听之下,“以考定教,以考定学”的说法似乎如常识般合理,其实不然。
在“以考定教,以考定学”的潮流下,校园成了应试作业的一片红海。本地作家杨邦尼的观察一针见血,“去书店走一趟,琳琅满目,目不暇给的各年级华文练习,无论是理解、语法、作文,全部以考试为导向。换句话说,书店卖的小学华文参考书等同于考试用书,与考试无关的华文课外书寥若晨星,没有市场,老师不会编撰,书商不出,家长不买。华小华文除了学校的华文课本,就是冠上各种名目的练习簿。”
大家也许会质疑,只要考试的项目和内容是好的,围绕考试来学习有何不妥?再引杨邦尼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应试教育下的语言学习,“同义词、反义词、正确用词、汉语拼音、成语、谚语、组词成句、词语应用、字形相似字、连词、副词、量词、修辞、病句、完成句子、排列句子、句式变换、标点符号、笔画、笔顺、辩论、演讲、词语解释、同音异义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改写句子、构词……而每个项目又可单独出一本练习,华文是用来练习,不断反复练习,最后考试用的。洋洋洒洒的语法如此,各种文体的理解如此,作文、应用文更是如此。”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很多小学的华文课是这么上的:周一生字笔顺,周二汉语拼音,周三造句,周四语法,周五作文。需要阅读文学吗?不需要,因为考试不出。需要发挥想象与创意来写文章吗?不需要,因为考试只要求四平八稳。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吗?不需要,因为考试不考。有时,还不仅仅是“不需要”这么简单,甚至会落到“不允许需要”的境地。
台湾严长寿先生说过,“考试考不出热忱,考不出责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沟通力,考不出领导力。考试当然也考不出有远见、有企图心、有决策能力的领袖。考试更考不出一个人的品格、品味,至于艺术、文化教养内涵,更是统统考不出。” 因此,所有考不出的种种珍贵素质,都不会成为教学中的重点,也不会成为师生努力的方向。这就是应试教育下的学习。
语言学习,本来就不是东一块西一块,可以被任意肢解切割的东西。国际知名语言教育学者肯•古德曼就曾提出“全语言”(Whole Language)的概念,强调语言的完整性。中国朱自强教授也主张“文学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性理念”,说明字词应该通过语境学习掌握。由于篇幅所限,有关语言学习的整体性,且留待下一篇文章再展开。
考试只是为了检测进度并提供评估数据,学习才是根本核心。让考试主宰学习,无异于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打个比方:一项画画比赛,题目为“夕阳西下”,考核的是参赛者对色彩的运用、对空间的掌握、对题材的诠释。长远来看,作为画手,我们是该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只练习画“夕阳西下”,还是该踏踏实实,真正培养起自己对色彩、空间、题材的根本驾驭能力呢?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19.12.2011
说我国的应试教育已趋走火入魔之境,其实一点都不夸张。“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已经成为许多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座右铭。乍听之下,“以考定教,以考定学”的说法似乎如常识般合理,其实不然。
在“以考定教,以考定学”的潮流下,校园成了应试作业的一片红海。本地作家杨邦尼的观察一针见血,“去书店走一趟,琳琅满目,目不暇给的各年级华文练习,无论是理解、语法、作文,全部以考试为导向。换句话说,书店卖的小学华文参考书等同于考试用书,与考试无关的华文课外书寥若晨星,没有市场,老师不会编撰,书商不出,家长不买。华小华文除了学校的华文课本,就是冠上各种名目的练习簿。”
大家也许会质疑,只要考试的项目和内容是好的,围绕考试来学习有何不妥?再引杨邦尼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应试教育下的语言学习,“同义词、反义词、正确用词、汉语拼音、成语、谚语、组词成句、词语应用、字形相似字、连词、副词、量词、修辞、病句、完成句子、排列句子、句式变换、标点符号、笔画、笔顺、辩论、演讲、词语解释、同音异义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改写句子、构词……而每个项目又可单独出一本练习,华文是用来练习,不断反复练习,最后考试用的。洋洋洒洒的语法如此,各种文体的理解如此,作文、应用文更是如此。”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很多小学的华文课是这么上的:周一生字笔顺,周二汉语拼音,周三造句,周四语法,周五作文。需要阅读文学吗?不需要,因为考试不出。需要发挥想象与创意来写文章吗?不需要,因为考试只要求四平八稳。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吗?不需要,因为考试不考。有时,还不仅仅是“不需要”这么简单,甚至会落到“不允许需要”的境地。
台湾严长寿先生说过,“考试考不出热忱,考不出责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沟通力,考不出领导力。考试当然也考不出有远见、有企图心、有决策能力的领袖。考试更考不出一个人的品格、品味,至于艺术、文化教养内涵,更是统统考不出。” 因此,所有考不出的种种珍贵素质,都不会成为教学中的重点,也不会成为师生努力的方向。这就是应试教育下的学习。
语言学习,本来就不是东一块西一块,可以被任意肢解切割的东西。国际知名语言教育学者肯•古德曼就曾提出“全语言”(Whole Language)的概念,强调语言的完整性。中国朱自强教授也主张“文学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性理念”,说明字词应该通过语境学习掌握。由于篇幅所限,有关语言学习的整体性,且留待下一篇文章再展开。
考试只是为了检测进度并提供评估数据,学习才是根本核心。让考试主宰学习,无异于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打个比方:一项画画比赛,题目为“夕阳西下”,考核的是参赛者对色彩的运用、对空间的掌握、对题材的诠释。长远来看,作为画手,我们是该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只练习画“夕阳西下”,还是该踏踏实实,真正培养起自己对色彩、空间、题材的根本驾驭能力呢?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19.12.2011
教育观念歪曲的气氛,只能说是功利主义日益严重所害。
ReplyDelete连学习都可以速成,学习还有什么可以探索可言?求知的满足感又可以来自哪里?
一个国家的教育前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我不禁要为此而打寒战。
小鱼妈妈,
ReplyDelete学习越来越像做生意,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