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2, 2013

为未来培育一代公民







为未来培育一代公民


    “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专制国所需要的公民,是要他们有被治的习惯;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是要他们有共同自治的能力。想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公民,必先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学生。”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



  第十三届全国大选引得满城风雨,相关新闻和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大大小小政治讲座在各地燃烧。这一股势不可挡之风,竟吹进了向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学学府,悄悄拂上了莘莘学子的脸。 

  选前,你会听见学生喊着政党的口号,你会看到学生七嘴八舌谈论执政党在野党,你还会从他们口中听到诸如“国家破产”、“贪污腐败”等字眼;选后,你会看到学生扼腕哀叹没有假期,你会听见他们谈论某某政党赢了某某选区,你还会从他们口中听到诸如“玩臭”、“停电”等字眼。 

  与其说这是小学生关心政治、关心社会的表现,我更认同这是周遭环境造成的影响。他们并非理性论政,只是凑热闹;他们并非参与思考,只是人云亦云。只要和他们深入对话,即可知此言非虚。 

  曾几何时,我们将儿童与现实世界隔离,以种种教条压制儿童,只灌输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启发他们思考为何这么做。我们要求他们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做乖巧听话的孩子。说得难听一些,此举无异于培育唯唯诺诺的应声虫。这真是我们要的未来主人翁? 

  而今媒体与网络的日新月异,已将那道儿童与成人世界之间的围墙彻底推倒。所有资讯未经过滤,即无孔不入地渗入儿童的世界。成人不再掌控信息之门的钥匙。大部分儿童已非应声虫,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意见。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正往另一个极端走去。他们反对一切没有好感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对他们有益;他们抨击一切不讨喜的人,即使是真诚和善之辈。他们成了失去理智、一切只跟感觉走的“愤青”。“只要我爽,有何不可?”成了他们的座右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什么? 

  于是,我在校园期刊《我手写我心》中增设了一个栏目——“真心回音壁”,鼓励学生思考身边的一些现象、规则和制度,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只要言之有物,是真心之作,即予发表。新栏目开张之初刊登了四篇学生的文章,其中《家长不应让孩子校外补习》提出了学生对于校外补习的看法,《功课太多》带出了功课多不代表学习效率高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早上学》则分享了早起对学习带来的影响。 

  学生的观点也许拥有许多不足,也存在诸多盲点,但这些意见贵在真诚,说的都是自己的真心话。对学生来说,要写出这样的文章,他们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逻辑分析与思路整理,而写出的文章也将引领其他同学一同探讨相关课题。换句话说,此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性思辨的空间与机会。此外,师长也能通过这些文章一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与之商讨、对话,进而从学生的角度省视校政。必须强调的是,此栏目标榜“自由、独立”,学生的任何想法(只要是真诚的)都必须被尊重。师长不再是权威,他们仅能站在同等高度与学生对话,只能以理服人,不可仗势欺人。 

  将栏目命名为“真心回音壁”,是期许其他同学或老师看了文章,能将心中想法写下,投书交流争鸣。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合,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唯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有了真诚的讨论平台,无论得到的反馈是褒是贬,学生的理性思维都能在论辩中得到深化。 

  我希望鼓励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现象与问题,深入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坦诚面对他人的异见。我亦期许当今的教育工作者,能培养一代拥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关心社会的公民,而非一群人云亦云、任人摆布、畏首畏尾、冷漠无情的愚民。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21.5.201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