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2, 2014

好奇中探索,探索中学习




好奇中探索,探索中学习


    “唯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中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行动和感情的原有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


——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


    虽说UPSR有两科必须重考,然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觉学生早已卸下考试重担。放松,自由,开放,有助于让学习回归本质。正好趁此良机,开展专案式学习。
    
    对于重考,部分学生咬牙切齿,部分学生顺其自然,但都偏向表面上的感性认知,并未真正理清泄题事件,思考问题背后的意义。打铁趁热,我带他们到图书馆,搜出自泄题事件发生的报章,找出所有相关报道与评论。接着,将资料剪报,分报道与评论两类,按时间顺序排列,轮流阅读,理清脉络。
    
    下一阶段,我们来到电脑室,应用网络搜索资料。我在白板写下几个媒体资源:每日蚁论、当今大马、星洲日报、中国报、东方日报、燧火评论,鼓励学生登陆相关网页,看看各界对泄题事件的观点,将觉得有价值的记下。之后,我与六位学生围坐一起,分享各自的阅读收获,探讨大家不明白或感兴趣的内容。
    
    最初,学生在意的只是泄题的元凶,有的只是怨愤与不满。通过搜索与阅读,他们开始看到泄题背后的应试教育问题,开始了解公共考试从出题、印刷、运输到应考的过程与开销,开始思考考试的意义。尤其通过阅读评论文章,更是大大开拓了眼界,激活了思维。
    
    打铁趁热,赶在热情冷却之前,我们开展了接下来的研究课题。初选课题有:伊波拉病毒、MH370、MH17、煽动法令、IS伊斯兰国、冰桶挑战。经过投票,学生选出了两个最感兴趣的课题:煽动法令和IS伊斯兰国。我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研究一个课题,资源依然以报章和网络为主。
    
    万事起头难,尤其是两个大家都比较陌生的课题。但正因如此,学习空间更大。我先让各组提出三个可继续探索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先广泛阅读资料,掌握基本背景。以“煽动法令”为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煽动法令》的内容是什么?二、《煽动法令》对付过哪些人?三、各界对《煽动法令》有何看法?过程中,我将随时提供协助,并与他们围绕课题进行讨论。

    一个课题,开启一段学习之旅。随着探索的不断推进,对课题的了解渐深,疑问也越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阅读资料,消化资料。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的授业解惑、师生的思想交流,于过程中悄悄发生。一颗颗学习的种子,于无声中播下,暗暗滋长。此时,学习似乎成了杜甫笔下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调动批判性思维,训练搜索与辨识资料的能力,还融入了公民教育与人文精神。
    
    六年级,明年就上中学了。希望趁这段没有应试压力的时期,教给他们受用一生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学习的魅力。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22.10.201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