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如今的科学昌明,古时候人类对大自然可说是不甚了了。为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来历以及摆脱实际生活的单调,“神话”这一文体顺运而生。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科学认知日益清晰,神话的创作自然走向没落。但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神话对于人类,尤其是感性思维较理性思维发达的儿童而言,是何其珍贵的遗产啊!
有鉴于此,咱小学教科书便对许多神话进行改写,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浪漫自由的神话,这番用心是值得赞许的。然而,有道是:“宁缺勿滥”,要嘛就让孩子感受原汁原味、趣味盎然的神话故事,万万不可将一些恶劣的神话故事硬塞给孩子。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朱自强教授就说过,“一个人欣赏文学艺术的品位与他童年时代阅读的作品的优劣具有直接的关系。”无奈,支离破碎的神话在咱教科书中却偏偏屡见不鲜。
顺手拈来3年级第18课《盘古开天地》。有关此神话最早的记载可见《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两处细节描写生动无比。
一、根据原文,盘古顶天立地将天地分开时,他一天长高一丈,天地便拉开一丈的距离。如此撑了一万八千年,天地便已相距九万里,从此不再相合。改写后,咱课文是这般叙述的:“盘古一天天长高,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天和地就远远分开了。”改写后的课文将数字的部分删除,以 “一天天”、“很长很长”之类的模糊形容词代之,不仅深深淡化了其神话色彩,更大大降低了其生动性。
二、盘古将死之际,身体各部分都化作世界万物。《五运历年纪》是这么写的:“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凤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其中共描写了13处身体部位的变化,让人惊叹神话的丰富想像力。到了咱教科书中,13处变化一下子锐减为6处,缺了“声”、 “四肢五体”、 “筋脉”、 “肌肉”、“发髭”、“皮毛”和“精髓”。
我觉得盘古开天辟地神话之精华便在最后这个部分。13处描写天马行空,让人得到精神上的飞驰,心灵上的满足。删去7处之多,无异于将神话那对想象的翅膀狠狠拔掉,整个神话为之瘫痪在所难免。改写文章有这么一条不成文原则:当不改则不改。更何况改的是文章精华之所在呢?面对此等支离破碎的教材,教师教得没劲儿,学生亦学得无趣儿。
依我一贯作风,我仍然不敢就此便质疑作者的改写功力。又是一番“明查暗访”,还真发现了一些有趣又可悲的“蛛丝马迹”:“筋”和“肌”出现在5年级生字表中,“脉”出现在6年级生字表里,“髭”和“髓”不在小学生字表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说起盘古,我们一般上想到的定是“开天辟地”,因“开天辟地”本身便是一个成语。课文怎么将“辟”字抽起,取了个“盘古开天地”的别扭题目呢?原因无他,“辟”隶属4年级生字表之下,不登3年级课本之堂也。
生字表下,神人如盘古亦只能委曲求全,躬着背脊过日子……还不快下跪!磕头!生字表万岁万岁万万岁!
* 此文刊于《星洲日报》活力副刊 25.2.0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