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14

【每日简评】2014.8.24(童心看世界)


2014年8月24日(星期日)
主题:童心看世界
标题:冰桶挑战

  知道“冰桶挑战”,始于台湾作家刘轩的面子书专页。看着刘轩先是慎重地点了三位接力的朋友(里头还包括我欣赏的陶喆),再将一桶冰水淋在头上。酷!

  按图索骥,这才慢慢认识“渐冻人疾病”,才发现进行“冰桶挑战”的名人竟然还包括了面子书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和微软大亨比尔•盖兹。就所筹得的款项与引发的效应而言,这项挑战在包装上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正如诺贝尔发明炸药,最初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接着会被如何使用,则充满未知。不只炸药,电视、电脑、手机、网际网络等,又何尝不是如此?冰桶挑战,也随着名人效应愈演愈烈……

  为搏上位,艺人清凉出镜,上演湿身秀;为搞噱头,大学生找来消防员射水,导致触电身亡;为寻刺激,年轻人从高楼倒水,遭水桶砸颈送命。从公益出发的冰桶挑战,渐渐沦为供人消遣、消费的游戏。社会舆论开始讨论,这究竟是祸是福?

  一天,在面子书上看到教过的学生也拍了视频,参与了这项挑战。他究竟为了什么进行这项挑战?他知道背后的意义吗?虽然困惑,却并未直接询问。直到几天后,他来学校打球,聊着聊着,这才证实,他对冰桶挑战的初衷一无所知。

   “跟你分享一篇文章。”从车里取出剪报,那是台湾作家平路的一篇评论——《桂纶镁的那桶冰水》。学生懵懵懂懂接过剪报,坐在同事座位,静静读了起来。

   “老师,读完了。”几分钟后,他走了过来,把剪报还我。“原来冰桶挑战还有这么多意义啊,老师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见他兴致勃勃,当然打蛇随棍上,侃侃而谈,聊起了风波的方方面面。

  除了活动的变质,冰桶挑战还为我们打开了其他思考空间,包括:新媒介的使用情况、名人效应的力量、挑战者与看客的心理、组织基金的使用等等。

  面对流行文化,还需保持一颗冷静的脑袋,不随风起舞,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