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5, 2016

2016教学日志(十):倾听,分享,表达,学习协作



1月13日(星期三)
倾听,分享,表达,学习协作


        吸取了昨日经验,今天花了些时间,带同学们到精明课室,再读《我家是动物园》,重点放在联系自身生活,借助作品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口语表达。简单来说,就是模仿绘本的语言形式,介绍自己的家庭。

        有过初读经验,重读绘本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出发。我读大部分文字,同学以“其实呢……”衔接,一唱一和说故事。这么做,一方面让他们投入故事,一方面让他们感受作品的反复规律。别小看这简单的“其实呢……”,同学的积极性就这样被调动起来,觉得自己也是故事的一部分,对故事更有归属感。据我观察,大家对绘本记忆颇深,在翻页前即猜中下一页内容,有些还能将相应文字背出。

        读完绘本,用板书助同学理清脉络,开始进入重点。展示作者介绍自己的画面,问同学,“还记得作者是怎么说的吗?”略作思考,同学你一言我一语,顺利重现绘本文字:“我叫祥太,是个小男孩。其实呢……我是只小猴子,最爱吃香蕉,爬树很拿手,也很会模仿别人。”配合同学的回答,将这段文字放上屏幕。

         “哪位同学能用祥太的方式介绍自己?”我发出了挑战。老实说,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短暂的沉默后,有人举手了,而且不止一位。我把“第一炮”的机会给了一脸自信的小林。同学之中,早就发现她听故事时的认真与专注。由她来挑战,胜算更高,起的引领作用也更大。

        “我叫小林,是个小女孩,其实呢……我是只狐狸,因为我很爱美。”有模有样,落落大方,真没让人失望。
        “说得真好!原来小林这么爱美啊,那爱美的你在家里会做些什么事呢?”我进一步引导。
         “嗯,我会拿妈妈的……”小林有点不好意思。
         “化妆品?”
        她点了点头。
        “拿妈妈的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是吗?”
        她又点了点头。
         “哈哈,真有趣,请小林再说一次,完整介绍自己。”
        小林清了请嗓子:“大家好,我叫小林,是个小女孩,其实呢……我是只狐狸,因为我很爱美。我在家里会拿妈妈的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我让全班同学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逐一点出她的优点:勇于尝试,说话响亮,善于学习绘本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特点。小林的尝试,是最好的范例,通过对其称赞,教学要求变得更加具体。第一炮轰轰烈烈,举起的小手更多了,我挑了其中四位同学。有的说自己像马,因为喜欢吃青菜,跑得也快;有的说自己像兔子,因为喜欢吃萝卜;有的说自己像长颈鹿,因为长得高。

        见同学们热情高涨,按下高举的手,让他们进入小组。每组四人,每人获一张卡片,分别写上“1”“2”“3”“4”。抽到哪个号码,哪位同学就得向组员介绍自己的家庭。这是第一次给他们进行分组活动,培养协作学习的起步。倾听、分享、交流,都不容易,但都重要,都值得努力。到一组一组去,亲身示范如何倾听、如何分享,不忘多多鼓励表扬。遇到特别融洽的小组,马上让大家看过来,点出他们是如何交流的。

        两组轻松和谐,两组渐入佳境,当然,也有两组无所适从。这样的无所适从,再自然不过,只是暂时的、当下的,绝对不是永久的。今天的不会,非绝对的不能。正因不会,才更需要学,更需要教。“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这只是起步,只要给予适当的训练与空间,肯定能进步。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还是叫我无比欣喜的。

        倾听,表达,秩序,自信,是我对他们今年最大的期许,也是我关注的重中之重。而有趣有料的课堂,是我对自己今年的要求。



《我家是动物园》教学课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