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4, 2016

2016教学日志(九):我家是动物园



1月12日(星期二)
我家是动物园


        根据新生适应周的时间表,今天的活动是让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对一个一年级孩子,贸贸然要他介绍家庭,似乎有点突兀,难免无所适从,千头万绪,又要从何说起呢?搞不好,又是随随便便,为说而说,说者无心,听者无趣,时间就这么过去。怎么做才能让介绍更有趣,更有意思?想到一本绘本——《我家是动物园》。

    我叫祥太,是个小男孩,其实呢……我是只小猴子,最爱吃香蕉,爬树很拿手,也很会模仿别人。这是我爸爸,龙太先生,其实呢……他是只大狮子,最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早上他脾气不太好,头发乱蓬蓬的,叫起来像狮子吼。这是我妈妈,明美女士,其实呢……她是只大浣熊,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马上收去洗。有一次,妈妈差点连我也一起洗了……

    反复的结构,从自己、爸爸、妈妈,再到爷爷、奶奶、妹妹、两条金鱼,最后是曾祖母,轮流登场。说自己的家是动物园,将家庭成员逐一说成某个动物,再结合成员和动物的相似处进一步说明,颇有意思。这样的表述,既迎合了小朋友的口味,又能把家庭成员的特点说清楚,有趣,有料。

    讲完故事,提示学生把三个问题放在心上:
一、 故事介绍了哪些家庭成员?
二、 这些家庭成员像什么动物?
三、 为什么说某个家庭成员像某种动物?

接着,翻开绘本,再讲一次。讲完后,围绕三个问题,与同学讨论,板书如下:


    有点遗憾,手上没有这本绘本的实体书,只有电子版,班上又没有投影机,只能用电脑的小小荧幕展示,效果大打折扣。加上一年级孩子专注力有限,长时间关注一部绘本,围绕内容提取信息与梳理脉络,很是吃力。慢慢地,开始跑神,开始意兴阑珊。今天大概只能完成这部作品的阅读和梳理。与生活的联系,将作品资源迁移到自己的家庭成员,甚至创编一本自己的《我家是动物园》,得留待下回了。于是停止讲述,停止讨论。发下画纸,让同学画出自己像哪种动物,家中成员又像哪种动物。

    欲速则不达,一课一得足矣。反思今日所得,策划明日行程。明天会更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