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5, 2016

2016教学日志(十五):学习共同体



1月20日(星期三)
学习共同体


        延续昨天的内容,今日重点仍是写字教学。还是精明课室,还是《汉字宫》,还是田字格。只换了习写的字——“山”和“石”。数笔画,依笔顺书空,注意间架结构,在田字格板上试写。

    这一次,挑了三位同学的习字,放到实物投影机下讲评。在和范字的比较和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能说出习字的优点与缺点。点评的投入,被评的认真,讲评的魅力啊。形式上的点评他人,实质上也在提醒自己,完善自己。

    除了进班上课,今天还有一部“重头戏”——教师读书会。

    去年底开会,趁汇报时段向同事说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并建议定期举办教师读书会,大家共读一本书,讨论交流。没想到,同事们一呼百应。打铁趁热,马上订来25本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人手一册,包括校长副校长,啃书之旅正式起航。

    万事起头难,读得如何是其次,先读起来再说。于是圈定书本前26页内容,作为第一回读书会的讨论范围。26页,两周阅读时间,应该还是比较实际的。今天,是第一回“教师读书会”,万分期待。

    下午三点,二十多位老师齐聚一堂。播放一小段介绍雷夫老师的视频后,老师们平均分成四组,聊起第一个话题:谈一谈你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没有仪式,没有主持,没有权威,只有平等的倾诉与聆听,心与心的交流。各个小组叽叽喳喳,不时小声说大声笑,气氛温暖舒服。半小时过去,大家似乎意犹未尽,越聊越起劲。

    回到大组,进入第二个话题:哪些句子/段落让你印象深刻?与小组交流相比,大家明显要拘谨得多,毕竟不习惯在众人面前分享。无论如何,校长说了,副校长说了,好几位老师也说了,书中的只字片语勾起段段回忆,引发层层思考。针对某个人的发言,有补充,有回应,也有异见。没说话的,也在倾听,也在思考,也在同行。学习共同体,真好。

    教育生活如此平凡,教育工作如此琐碎,教育现场如此灰暗……可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理想的照耀,更需要前进的动力,更需要精神的坚持。而阅读,正是空出一段时间,让自己从喧嚣的现实中抽身,让心灵沉淀。读书,其实也是读自己,检视自己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观点,促进自己的思考。

    教师读书会,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平台,借共修的力量,助彼此成长。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迈出了第一步,希望往后的脚步踏踏实实,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祝福同事们,也祝福自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