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华文学会改选随感



今天,华文学会改选。近两年改选前,卸任理事都会回顾前一年的“战绩”,将一整年的活动报告制成幻灯片,让旧生回忆一年下来办过的活动,也让新生一窥华文学会的精神面貌。

不知怎的,同学们都有一种感觉,去年的活动不如前年般多姿多彩。为了制作幻灯片,我仔细回顾去年,发现其充实程度绝不亚于前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出版了9期《翱》(学会刊物),促成了5回“稷下谈”,分享了4部电影,举办了“散文写作营”,组织了“双溪毛糯古迹保存之旅”,参与了一个学期的书法班……面对如此的“质”与“量”,我对2008年是欣慰的。一整年下来,我已不知成长了多少。

然而,为什么一些同学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觉得08年过得较无味,较冷清呢?相较2007年,08年不过少了“儿童文学研习营”与“儿童文学月”两大活动,长期性活动还是08年较为丰富的。我想,这跟参与的程度有关。

谈一谈自己的情况吧。除了书法班,我几乎成了每项活动的主要推手。6期《翱》的主编,4回“稷下谈”的分享人,3场电影分享会的分享人,散文营的主要负责人,古迹保存之旅的总策划,读书会的召集人,每一项活动我都是直接参与其中,且站在最前线。

于是,“空虚”自然而然从我生活中消失。忙完“稷下谈”,紧接而来的还有电影分享会,电影分享会结束后,就到了编辑《翱》的时候,直到《翱》成功出版,下一回“稷下谈”便已迫在眉睫。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活动,夹杂着时重时轻的功课,我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还得偷闲读一两本心头书。这样的日子,能不充实吗?这样的生活,能不成长吗?

忙碌充实的生活迅速拓宽了我的视野,大大增加了我的人生阅历,时刻刺激着我的思考,并渐渐建立起我的人生观。有时会有人问,“为什么要办那么多活动,将自己搞得这么累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说穿了就是我自认还有影响别人、改变情况的能力,希望凭自己的努力,将身边的同学也提起来,打开各自的眼界。

我深信,教育是每时每刻的工作。很多师范学员会说,教育是毕业后的事,与如今尚在受训的自己无关。身在师范学院,我是这么想的,身边同学个个都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都将踏入校园,影响着下一代的人。与其等到毕业后尽力教书,趁现在影响身边同学,让他们打开思想,培养更浓厚的教育热忱不是更有意义吗?

理想归理想,人总得回归现实。虽已尽力推动各类活动,尝试带动其他同学,但各个活动得到的反应还是无法让人感到满意的。参与活动的来来去去都是同一批人,那些不参与活动的,大多由始至终都没能跨出第一步,距活动于千里之外。

我常想,这会不会是因为我在整个组织中占了过于主导的位置,以致别人找不到自己的空间?抑或是大势所趋,我的努力在颓废的校园风气下只是螳臂挡车、杯水车薪?若是前者,我想是时候退位让贤,将舞台交出来了;若是后者,则我将继续奋斗不懈,期盼水滴石穿的一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今天,我虽已竭尽全力呈现2008年活动报告,老黄也以三寸不烂之舌点出了学会在塑造校风方面的重要性,无奈选举过程还是出现被动的情况,鲜少同学愿意承担责任,把握此等难得的学习良机。选举过程更一度上演“摆别人上台”的闹剧,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我突然怀念起中学时光,大家将自己奉献给学会,在学会中力争上游的回忆。那时,各个学会皆尽力将活动办到最好,争取口碑。当被委任为某一学会领导时,大家会由衷感到光荣,而非感觉惹祸上身。

单凭一幕便对未来失望是极之不智的。期待华文学会今年的发展,期待更多新人的涌现,期待这句话的应验——“好戏在后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